第468章 即兴作曲,敦煌神曲-《千年的祈祷》(1 / 2)

作品:《让你流浪,你成全国旅游形象大使

“莫高窟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龙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它既是龙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

它是龙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

北区243個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

我们常说的敦煌石窟是指莫高窟,或者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

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龙国的三大石窟。

如果各位有机会的话,到时候也可以去另外两个石窟看看,想必也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好了,言归正传,咱们的莫高窟根据洞窟形制,雕塑、壁画题材的内容和风格特点。

可分为北朝、隋唐、五代至宋、西夏至元4个大的发展时期。

每一个时期的石窟的样式都各不相同,毕竟整个时间跨度有着1000年的光景。

现在你们所看到的正是北朝时期的洞窟,它们主要是北魏、西魏、北周时开凿。

个别北魏洞窟可能开凿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有中心柱窟、方形窟和禅窟三种。

这一时期的洞窟,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还有释迦多宝并坐像、菩萨像和禅僧像等。

有的中心柱和四壁上部贴有影塑千佛、供养菩萨和飞天。

然后在石窟的窟顶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和四壁上部多绘天宫伎乐。

四壁下部为药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面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位置适中,醒目突出。

这类故事画的构图,除单幅的外,多为横卷连环画形式。

就好比眼前这个莫高窟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画,表现了作战、被俘、审讯、受刑等场面。

以白色为底,色调清新雅致,风格明快洒脱,是西魏壁画的杰作。

北朝佛教重视禅行,故此时洞窟内容多与僧人坐禅观佛的宗教活动有关。

北魏壁画多以土红为底色,用青、绿、赭、白等色敷彩,色彩热烈厚重,风格朴拙浑厚,并有浓厚的西域佛教艺术特征。

西魏以后多用白色壁面为底,色调趋于清新雅致,风格明快洒脱,呈现出中原风格。

现在继续跟随我的脚步往前走,现在你们所看到的石窟是五代至宋朝时期的。

这个时期的窟形主要为中心佛坛窟,佛坛后部有连至窟顶的背屏。

窟顶为覆斗形,下端四角处凿出圆拱形凹面,画四大天王像。

在莫高窟下层大窟的窟前曾建有木构殿堂建筑,构成前殿后窟的格局。

现存的4座宋初木构窟檐较多地保留唐代风格,是研究唐宋建筑的重要资料。

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彩塑遭到严重破坏,仅存两窟,造型虽有唐代余风,但技艺不如唐代精湛。

壁画题材多沿袭唐代,主要有佛像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瑞像图和供养人画像。

第61窟有通贯西壁的巨幅《五台山图》,面积约50平方米,是莫高窟最大的一幅壁画。

画中运用鸟瞰式透视法,描绘了河北道镇州至太原、五台方圆数百里内的山峦、河流、城市、桥梁。

以及店铺、寺庙、兰若、庵庐、佛塔,还有其中的送贡、进香、商旅、行脚、推磨、踏碓等各种人物活动,是一幅形象的历史地图和社会生活图景。

而这一时期的壁画,犹存唐代余风,人物肌肉丰腴,设色热烈,线描豪放而有变化,只是用笔粗糙简率。

到了西夏时期更是出现了公式化的情况,经变内容空洞,人物神情呆板,色彩贫乏,线条柔弱无力。

而且西夏到元代期间,新开凿的洞窟很少,多是改建旧窟,重绘壁画。

壁画虽多,但是新题材很少,只是在构图和敷彩上有一些特点,但是不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秦远使用流利的法语,将他从网上查阅的资料翻译成了正宗的法语,让一群外国学生听的津津有味。

与龙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相比,法国的历史文化就显得苍白的多了,他们算起来也就差不多1500年。

因此一听到莫高窟的历史都有1000多年,他们自然很是震惊了。

再加上秦远绘声绘色的解说,就更是让他们对此充满了兴趣。

其实能够来到龙国交流的学生,大部分对于龙国还是有一点了解的。

但是碍于语言障碍,很多东西他们无法理解,虽然在场也有不少懂法语的人。

像是方龙这个国乐大师就懂法语,但是他本人却并不是很懂历史,而懂历史的人又不懂法语。

因此在此之前并没有人能够像秦远这样,通过法语将龙国的历史文化绘声绘色的讲给他们听。

听都听不懂,又何来的理解,其实很多时候外国人不了解龙国,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语言不通。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宣传不够给力,而现在因为秦远的出现,他将这两大难题都给完美的解决了。

国际知名博主,拥有1200多万的粉丝,又会讲多种外国语言,就问这样的实力,谁比得了啊!

“真是没有想到一个个石窟竟然拥有如此久远的历史,里面的雕像和壁画竟然还如此的生动有趣,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秦先生你讲解的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我们还是第一次了解到这莫高窟石窟呢!”

“秦先生,我昨天晚上查阅了一点点的资料,听说敦煌飞天好像就是出自这里的吧?”

“对对,我也听说过敦煌飞天,但是一路走来没有看到啊!”

听到一群法国学生对飞天很感兴趣,秦远笑着将他们领到了一个石窟前。

然后用手指向了里面的飞天壁画,接着再次解说了起来。

“那就是你们想要看的飞天了,在龙国,飞天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现的还有各类神仙,战国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场景。

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更为流行,佛教传入龙国后,与龙国的道教交流融合。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