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临沂公的大手笔(2 / 2)

作品:《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我曾与白川君闲谈,白川君言铸刑书于鼎,使子民皆知律法,时人却以礼崩乐坏驳之,可依然无法律法的宣广,此乃时势所需。而我等门阀世家时今所知之经义,不能用以教化民众,正如从前子民,不知律令只知服从官衙,逆而不知其罪,屈而不知蒙冤。

伯君为识见之士,当真认为愚民之政足以安邦治世么?诚然,我并不以为当今陛下乃大能之君,足以改革锐新,颠覆创制,可陛下确为仁德之主,伯君想想,大豫已多久不逢采纳良谏的君主了?”

“仲君乃近臣……”

“伯君又何尝不是近臣呢?伯君主中正之事多年,所荐良才陛下难道没有纳用,伯君所提倡的政令,陛下难道没有施广?陛下曾多次在朝议时,信纳伯君的倡议,驳斥贺遨党徒的对谏,伯君真的以为陛下仅仅只是欲用伯君之威,打压贺遨等族么?

陛下是先有了判见,纳良谏,而驳谬说,陈郡谢的崛起,其实并非是因为权术所趋,陛下虽非霸主,但能辨忠奸、明益害,甚至于陛下之所以如此信重白川君,其实也是深佩白川君的识见。

伯君,你可曾设想过数千载后,天下将有何等格局?”

“白川君如何说?”

“贵庶无别,公学倡广,甚至不再有君臣之分。”

别说谢晋大吃一惊,就连瀛姝都瞪大了眼。

“其实早有先贤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就有如不管是至尊至贵抑或至卑至贱,无一能逃生老病死,就有如沧海可为桑田,桑田也许会将再次为沧海所没,这是自然轮回,人力何能挽回?世间生灵,皆受雨露恩泽,本无贵贱之别,只是如今的百姓还不懂得这样的道理,然而民智不会一直愚钝,正如我等这样的世族,不也受惠于铸刑书、广经传?我等的从前,一如贫苦之现时,交而替复,我相信有朝一日的确会有民众不拜君王,官吏起步贫微的势况,伯君或许不信,然陛下相信。”

这是大势所趋。

“仲君,你还是想劝我交让大中正的权位。”谢晋说。

“陛下是想整肃中军,如果伯君不舍权位与郑备达成妥协,陛下其实也无奈何,不过郑备妥协,不代表贺遨也会妥协,然而陛下绝不会让贺遨权倾朝野,届时伯君以为,谁会坐享渔翁之利呢?”

“郑备。”谢晋心中清明:“我知道子姜事件闹发,陈郡谢与长平郑绝无握手言和的可能……”

“陛下若真有意重用郑备,我今日也不会来访了。”

瀛姝看了眼祖父的背影,姜还是老的辣!!!

“我不是不能让位给崔琰,只不过子姜事案一闹,郑妃未受惩处,皇后当然更加不会受到牵连了,我不似仲君,对太子早有扶立之忠,我的顾虑相信仲君也能理解。”

听谢晋这样说,瀛姝不由又生感慨,谢晋果然也是“老姜”,竟然料中了陛下最初有意的是让崔琰主中正事,其实要说来,谢晋既然明知陛下并没有易储的想法,料到这回趁着贺遨冲他发难,陛下会顺水推舟让太子享渔翁之利这不算什么稀奇的事,可相比起崔琰而言,范阳公更有资格继任为大中正,可谢晋却能准确点出崔琰……他也是深谙帝王心术了。

诚然,卢、崔二姓多少年来都是荣损与俱的关系,随着婉苏被册太子妃,此二家族也必然都会成为太子的股肱之臣,无论是卢远,还是崔琰,其中一人主中正事都对太子大大有益,然而未来太子登位,唯范阳卢才是皇后的本族,当今圣上不得不考虑外戚权重把控朝政的隐患,重用崔琰,其实就是为了让太子将来有利用崔氏一族掣肘外戚的余地。

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局势的变幻,两姓之间的荣损休戚也会产生微妙的酵变,这当然也得靠当时天子实际的运筹,而就连瀛姝也不得不承认,司空北辰在如何平衡卢、崔二族在朝堂之上的权重这点上,他的举措并没有失当。

可是谢晋没有料到,因为蜀州平叛一事发生了意外的变故,使得陛下赢得了彻底整肃中军的绝佳契机,而要使贺遨党放松警惕,不至于挫毁陛下整肃中军为将来皇权大统打下坚定基石的计划,最适当的举措便是提升江东阀族的整体实力,贺遨党也属江东阀族的阵营,贺遨根本没有威望使士官诚服,敬他为大中正,相比由属于北方世族群体的崔琰权掌评定士官,至少陆靖任事大中正更加符合江东阀族的利益,而且并不一定那么有利于东宫。

瀛姝以为祖父会告诉谢晋陛下的主张,用以打消谢晋的顾虑。

却听她家祖父大人道:“今日我带来了王氏一族的宗门符,可交伯君代管。”

瀛姝大大的愕然了,抬头紧盯着祖父的后脑勺。

宗门符,便即一姓宗族的最高荣誉,乃是宗族成员中官位最高之人所佩的官符,官符一般而言都会在交任时为朝廷收回,也只有位高权重,且过世时仍然极受君主敬重的人,才能够享获君王赐以留符为念的殊荣,比如临沂王氏,虽然有不少先祖都获得了此项殊荣,可唯有创立“光明堂”这一堂号的祖先王弘,他不仅官拜司徒,甚至在逝后被追封为相国,天子素服以吊,王弘的留符,就成为了现在临沂王氏的宗门符。

宗门符对于一宗一姓而言,有如皇帝的玉玺。

简而言之,谢晋手持临沂王一族的宗门符,不仅可以决断将某个王氏子弟除族,甚至还可以宣告撤除“光明堂”此一堂号,给予临沂王氏奇耻大辱。

王斓将宗门符交给谢晋为抵押,就如把整个家族的荣辱都交由了谢晋掌控!

谢晋接过了宗门符。

“于今之后,我陈郡谢氏必与临沂王氏齐心协力,临沂王氏忠事于豫主,陈郡谢氏也敢以生杀荣辱为注,废小私、从大势,若毁今日之誓,则非我谢晋一人,陈郡谢世世代代子弟皆必失信于祖宗,生不入祖庙,死不葬族茔!仲君放心,尔族尊符晋必妥存,仅以十年为期,若晋死,则由晋之子孙日后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