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自此南北通渠(2 / 4)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此时外面下着大雨,十二月天气愈发寒冷,气候也经常古怪,有的时候晴朗几天,居然还很炎热。有的时候忽然一夜之间降温十几度,甚至还下起了冻雨和大雪。

到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就尤为明显,气温嗖嗖地往下掉。政制院内的诸多宰相们一個个都穿上了厚实的棉大衣,听着赵骏讲解战略规划。

“先把汴梁城市圈发展起来,再慢慢辐射到整个河北、河南的平原区。”

“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产煤和产铁的重要区域,比如河南平顶山就是产煤大市,南阳盆地煤矿和铁矿资源极为丰富。河北就不用多说,后世我国第一大钢铁产区。”

“钢铁是工业的第一步,接着才能全国性地开始修铁路,造船厂,蒸汽轮船远航全世界。”

“至于之前老范说应该在陕西与河北分别修一条铁路,这样将来跟辽国西夏打仗的时候,就能迅速派兵进攻。”

“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说句难听点的话,现在我们要想消灭西夏和辽国很难吗?一点都不难。”

赵骏摇摇头道:“难的是打下来怎么治理,即便是把辽国和西夏消灭,这些党项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就会服我们?会融入我们?我看没那么简单,融入进来,也得很多年。”

“所以至少目前我认为应该先发展经济为主,把大宋的国力再提升一个档次。这样消灭西夏和辽国就更有把握,火车修建之后,也更利于我们控制遥远地区。”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完全可以让辽国和西夏充当咱们的原材料提供国和商品倾销国,要是把他们灭了,我们上哪去搞材料和卖东西呢?”

他双手一摊,表示反对范仲淹先修河北与陕西铁路的提议。

赵骏的意思很简单。

先把汴梁到南阳的铁路修好,之后再在河北、河南、山东、淮南等平原区修出密集的铁道网络。

之后再向陕西、山西、江浙、广东、湖南、福建、四川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扩展。

如此就能全国性的铁路大发展,大宋国力就真正开始扶摇直上了。

至于灭辽国和西夏,也许就是以后顺便的事情,但现在赵骏表示可以先不灭。

灭了的话大宋还得消化,还得拿钱治理。

还不如让辽国和西夏先充当大宋的原材料生产国跟商品倾销国,以此做到利益最大化。

毕竟到赵骏这个位置,就必须要考虑国家的利益至上。如果像元朝那样只打不治,最后也无非就是个短命的大王朝而已。

“这一点老夫倒是赞同,反正到了老夫这个年纪,估计也看不到将来覆灭辽国和西夏的场景,还不如迟些。”

吕夷简说道:“只是依汉龙之见,我们多久才能建设好国家,对外正式出兵宣战?”

他们也很好奇,谁又想等太久呢?

“不会太久。”

赵骏笑道:“年关到了,依照惯例,各国都要遣使来大宋见礼,当我们展示火车的时候,未来三到五年,就是辽国和西夏被一顿胖揍的时候。”

“这”

众人惊讶。

王曾和晏殊若有所思。

李迪和张士逊年纪大了,反应不过来。

张士逊纳闷道:“为何?”

“因为那样只会让辽国和西夏看到他们与大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再不想办法,就将彻底灭亡,所以他们在未来三五年内,必须要有所动作。”

赵骏斩钉截铁地说道:“不管他们有任何动作,大宋都可以拿来当借口出兵,到时候他们想存活下去都难,只是要看那时我大宋要不要灭亡他们。”

“有道理。”

王曾赞同道:“若我是耶律宗真与赵元昊,看到大宋的强盛,只会愈发肝胆俱裂,又如何不会担忧呢?再拖下去,恐怕将来他们再无还手之力。”

这就好像原来辽国、大宋、西夏之间,战斗力把辽国比作100,西夏比作90,大宋比作80的话,之前西夏和辽国都能摁着大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