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2 / 2)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几年前的火枪还有办法破解。

现在的火枪真就只能拿命去填,何况人家还不止有火枪,还有火炮、手榴弹等等。

拿命去填胜利的概率也非常小,辽军又有多少精锐能这么去送?

“不管怎么样,都要决定与宋国决一死战一次了。”

耶律宗真握紧了拳头,沉声道:“如果再不决战的话,他们就会步步围城,到时候城池一旦被围困,我们就真只有死路一条。”

他们当初是想引宋军来到自己的地盘打仗,利用火炮和地形的优势来击败宋朝。

但现在才发现,他们的那点优势已经被宋军的火枪弥补,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想要再恢复辽国从前的地位,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可又怎么办呢?

当初他们就打了败仗,如果不继续打,那么再过几年,他们连打的能力都没有了,只能等灭国。

所以此时依旧是那句话——骑虎难下。

“陛下,下命令吧。”

萧英等人纷纷站起身,向耶律宗真拱手道。

“嗯,商议一下,我们必须找个时机偷袭宋军,最好是在夜晚的时候。”

耶律宗真回到自己桌案上,翻看起了幽燕周边形势舆图。

此刻宋军与辽军犬牙相错,辽军主要集中在以析津府,也就是后世北京市为中心的周边城池。

宋军则正在进行渗透,主力大军已经包围了辽军的前方堡垒城池良乡,差不多就是后世北京房山区和大兴区之间的一片区域。

他们的下一步很有可能是继续深入至玉河与宛平,也就是后世北京市的丰台区、南四环一带,切割良乡与北面的联系,从而对城池进行围攻。

耶律宗真沉吟着决定对周围的宋军展开布置,虽然由于缺乏白天的侦查情况,不知道那边情况如何了,可他们本身也可以利用黑夜偷偷潜伏过去进行侦查。

地方那么大,难道宋军可以每一寸土地都安排哨兵?

那不现实。

“萧孝友,你遣.”

正在耶律宗真准备让萧孝友今天晚上派遣敢死队前去宋营外侦查的时候。

外面忽然有侍卫进来单膝下跪道:“报,榆关急报!”

“榆关?”

耶律宗真一愣,随即说道:“让人进来。”

下方张俭眉头一皱,他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片刻后信使匆匆进来,焦急道:“报,陛下,宋人派遣大量船队突袭了榆关,现在占据了关隘,切断了我军后方部队。”

“什么?”

耶律宗真一下子又从座椅上站起来了,目光透露出骇然之色。

榆关不仅仅是辽国南京与东京的连接通道,同时还是他目前主力部队必经之路。

虽然他的主力部队由于提前布置的关系,将近半数都已经过来,但东京那边还在陆陆续续往这边赶。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物资、粮草、装备。

要知道辽国目前的火药生产基地就在东京辽阳府,并非耶律宗真不愿意搬迁至中京,而是地缘因素。

辽国不产硫磺,他们的硫磺主要来源就是靠从日本进口,而海上运输最近的点就在辽阳,其它地方像析津、东海等地距离非常远,将极大增加运输成本。

所以辽国的火药产区只能放在辽阳,这是地缘导致的必然事情,无关乎其它。

一旦榆关被截断,就不止是兵马的问题,他们的火器物资就会断绝,只要宋军围城超过三个月,到时候会是什么下场耶律宗真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因此榆关可以说是生命运输线。

“决不能让榆关被截断,必须立刻马上把榆关夺回来!”

耶律宗真咬牙切齿道。

随即他又问信使道:“敌人具体有多少?”

“约万数。”

“主将是何人?”

“旗帜上写有狄字。”

“是狄青!”

耶律宗真冷声道。

这个宋国最近声名鹊起的大将,论起战功和实力,似乎已经只隐隐排在范仲淹和张亢之下。

此人怕是不好对付!

“臣愿即刻领兵,杀奔榆关,取那狄青的项上人头!”

北院枢密使萧孝穆立即说道。

“好,令你领军一万,再调集当地和东京尚未过来的部队,共同围剿。”

耶律宗真立即说道。

并非他小气只给这点兵,而是现在他没法大部队往后回击。

一旦他退宋军就步步紧逼,那燕云就拱手相让了。

燕云对于汉人来说是极大战略要地,对于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同样也是。

出了榆关和喜峰口,就是辽国东京。出了居庸关、紫荆关,就是辽国中京。出了平型关、雁门关,就是辽国西京。

所以丢失燕云,凭借着如今宋国的强盛,那么辽国将迅速丢失战略要地,从而攻守易型,自原来的辽攻宋守的地位,一下子变成宋攻辽守。

在这样的情况下,耶律宗真怎么能不着急?

不过好在他兵虽然给的不多,可后方尚有部分兵马还未到,再加上部署在平州附近的兵马,凑个五六万人应该问题不大。

哪怕狄青有万余人马,又有火炮,但他在后方也有大量的火器尚未运过来,也许不是没有消灭对方的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