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黄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2 / 2)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知院!”

诸多官员们在潼关等着,赵骏一下船,就齐齐拱手行礼。

赵骏点点头道:“嗯,大河治理多年,此番我出巡就是代表朝廷巡视地方治理的情况。这上游乃是重中之重,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王沿苦笑道:“这些年陕西路多在植树,也开挖了许多河渠,效果肯定是有的,可想短时间内治理好,也不太容易。”

“嗯,我理解你们,当年大唐盛世繁华,关中遭到过度开垦,想要恢复过来,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赵骏指出:“不过不管多难都要去做,这涉及到子孙后代大业,都不能马虎。特别是关中自古就是丰腴之地,不能因过度开垦而就此荒废,必须好好治理起来。”

“是。”

众人连连点头。

赵骏强调道:“所谓十年树木,当多种植生长较快的树木在大河两岸,稳固水土流失,如此大河水清,下游也就没有了泥沙之患。”

“是。”

大家再次应下。

之后众人随行,赵骏继续往长安方向而去。

他在五月份上旬的十多天的时间内,走遍了渭河、泾河两岸,考察当地水土以及农业情况。

相比于上次宝元年间行走天下时来到关中,接近十年过去,关中盆地果然大变样。

不仅很多荒芜的土地得到了治理,还疏通了大量河流支流,兴建了很多水利设施,即便是很多无人的野外,也变得郁郁葱葱起来。

根据几任秦凤路和永兴军路转运使的资料汇总,从景佑四年范仲淹任陕西路经略使开始,关中已经经营了十一年。

这段时间历任关中军政主官都外御西夏敌寇,内治关中平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包括人口、农田面积、水利建设等等都增长极为迅速。

比如人口方面,在景佑三年之前,永兴军路人口不过82万户,到今年已经突破120万户,平均每年增长4%,人口增长了约三分之一。

其中景佑三年之前关中盆地大概有60万户,约300余万。如今关中盆地有90万户,约450万人口。

看着挺多,但在此之前整个永兴军路算上秦凤路加起来才127万户,约六百万人,而整个大宋的人口已经有约八千万。

相比之下唐朝时期人口才五六千万,光关中盆地就有400多万,如果算上现在永兴军路以及秦凤路的地盘,人口密度显然要比宋朝大了许多。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在景佑三年之前,关中盆地的人口密度是远低于唐朝时期的,除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影响,就在于关中盆地开垦过度,造成土地愈发贫瘠。

而如今人口越来越多,除了摊丁入亩的政策以至于涌现了很多黑户、新生儿,让百姓放心生,大胆生以外,最主要的还是有很多移民。

以前关中开垦过度,导致愈发贫瘠,人口外流。

现在关中恢复生态,土地愈发肥沃,人口自然也就开始回迁。

赵骏在关中盆地四处巡视,对于主政官员的地方治理还是颇为满意,至少关中生态已经初步恢复。

剩下的就是继续加大力度,继续种植树木,稳固水土,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为此赵骏要求地方官员应该出台政策,现在就禁止砍伐树木肯定是不现实,但要求不能无节制砍伐,对于树苗要保护,并且用多煤炭资源替代木炭。

即便煤炭也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环境,可至少也比大量砍伐树木强得多。

五月下旬,在巡视了渭水和泾水两岸,视察了关中盆地之后,赵骏就打算顺着黄河北上,去黄土高原,也就是后世延安、吕梁、榆林一带看看。

黄河之所以变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黄土高原大量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被河水冲走,从而让黄河上游开始就变了颜色。

因此治理黄土高原是重中之重。

奈何这些年朝廷一直在西北打仗,鄜延路又处于前线,主要在于军备,确实没有多少时间治理。

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进行植树造林行动,奈何短时间内没有太大成效,所以黄河依旧是黄色,其中还是掺杂了大量的泥沙。

六月初,赵骏的船队逆流而上,过同州、丹州,至延安府,盛夏时节,太阳高悬。

赵骏站在船上,徐徐微风吹来,两岸山峦跌宕起伏,丘陵虽然也长了许多杂草树木,却很多地方光秃秃的,露出大量黄土。

他环顾四周,对着身边陪同视察的王沿、范祥、景泰、高继宣、刘平、朱巽、刘彝等人说道:“大河途径这黄土高原,为下游带去无数泥沙,因而治河当治这高原,眼下治理难度肯定是很大的,但可以先种植一些生长较快,固沙土的树木,如柳树、胡杨、白杨等等。”

这些树木本土都有,而且有耐干旱、固沙土等特点,千年前宋朝的黄土高原荒芜程度倒还没有后世那么夸张,还存在大量的森林和草原。

因此如果能够及早治理的话,让黄土高原变成一片青草树木高原,或许并不是做梦。

“是。”

众人一一记下。

就在这时,范祥忽然指着前面道:“知院,大河变清了。”

“哦?”

赵骏眺目望去。

就看到远处黄河西岸方向,水流果然清澈了许多。

再远远望去,就见到远处定河波涛滚滚,清澈的水流涌入黄河里,让河水不像之前那么浑浊。

显然定河上游应该是下了暴雨,加上定河沿岸水土流失没那么严重所致。

“嗯,若是大河的支流都如定河这般就好。”

赵骏点点头道:“伱们也要切记,要多治理地方的支流,沿岸一定要保护好当地植被,广种树木,少砍伐,多植树,方能长久。”

“是。”

大家应了一句。

船只还在航行,没过多久就到白草镇。

此处为定河与黄河交界处,位于后世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辛关镇一带。

他们正准备沿着定河北上前往绥德。

便在此时一艘船只飞流而下,从定河径直朝着船队过来。

那小舟显然是直奔他们而来。

赵骏还以为是绥州的知州来了,因为他来时早就已经派人通知了各地官府,每到一处都有人来迎接。

没想到确实是绥州知州,他的小舟靠近过来,急急忙忙爬上船,然后来到赵骏身边,立即拱手而道:“下官卫居见过知院。”

赵骏笑道:“卫太守来得倒是比我相信中的还要快,我才刚入绥州境内呢。”

卫居苦笑道:“非我在此等候,而是突有要事。”

“要事?”

赵骏一时纳闷,随即皱眉道:“夏人又来寇边了?”

自从前年西夏大败,不仅重创了西夏大军,同时还抢占了西夏大片领土,李元昊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他现在自舔伤口都来不及,莫非还敢自取死路来犯边?这不太可能吧。

“西夏内乱,元昊死于乱中!”

卫居语不惊人死不休道:“此时夏人内部已经处于极为混乱的程度,下官得知消息,立即赶来。”

李元昊死了?

而且还是死于西夏国内内乱?

这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

赵骏一愣,接着环顾四周,忽然放声大笑道:“黄河水清,天下大吉也!”

“哈哈哈哈。”

众人互相对视,随后也爆发出欢呼般的笑声。

看来灭西夏的日子。

不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