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设赵祯奖(2 / 2)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今天过来其实不是为了这事。”

赵骏看了眼晏殊等人,笑着道:“我们过来是有个好消息告诉老哥的。”

“那刚好,朕也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啊。”

赵祯也笑了起来。

“那老哥你先说。”

赵骏道。

“发电厂昨天试运行成功,虽然有点小故障,但朕排除了故障之后,就应该能运行了,朕打算今天晚上就点亮后苑!”

赵祯自豪地道。

“天呐,终于有电灯了吗?”

“电气化时代就要来了。”

“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官家真乃神人也。”

“好家伙,老哥你是真的牛逼。”

赵骏睁大了眼睛,竖起大拇指肃然起敬道:“你这理工科能力简直逆天了,咱们祖孙文理合璧,天下无敌啊。”

“啊哈哈哈哈哈哈。”

赵祯乐得合不拢嘴。

他钻研理科一来是因为知道理科才是未来的大方向,他作为皇帝重视理科,必然会起到带头作用。

就像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者。

宋皇好理科,天下学子势必就会对理科钻研,自然也就会蕴育大量的理工科人才。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现在天下政务全归政制院,按照赵骏的话来说,他一个大宋皇帝懂个锤子治理国家?

所以每天除了下午从宰相们那了解政务以外,就没怎么插手国家治理。

没有了皇帝瞎指挥之后,政制院施政就方便大胆了许多。

如此造成了眼下大宋蒸蒸日上,国力飙升,每年的税收从景佑二年不过六七千万贯,到去年亿贯。

这还只是中央。

由于地方要截留三成赋税,如果把天下地方的税也算上的话,那距离突破两亿贯也不远了。

因而可以说如今的国力基本上完成了翻倍,生产力和GDP也是逐年以10%以上甚至一度以20%的速度增长。

这下赵祯就更没有理由插手政务,那不就只能沉迷于数理化实验当中去了吗?

不过赵祯却发现醉心科学好像也不是一件坏事。

以他现在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现在大宋飙升的国力,未来历史地位绝对非常高。

毫不夸张的说。

等灭了西夏之后,就已经算是汉武帝、孟德尔、法拉第、特斯拉、门捷列夫的合体地位。

再干几年,灭了辽国,那这里面还得加个唐太宗。

几十年后等赵骏完成他那中华秋叶海棠一统的战略,乃至于百年后的东亚一极战略。

然后他再整点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之类的,恐怕不管是在政治界还是学术界,那地位都是小母牛倒立,牛比冲天的存在。

什么李世民、刘彻、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估计都得靠边站。

所以赵祯也非常满足。

毕竟他躺着躺着,就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和科学家,即便只是整天躲在宫里搞实验不理政又如何?有这种地位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官家,我觉得可以设立一个奖项了,就像诺贝尔奖一样,用于奖励那些对科学做出贡献的。”

赵骏笑道。

“哦?”

赵祯来了兴趣,问道:“大孙的意思是,朕是第一个获奖的人?”

“不是。”

赵骏摇摇头。

“难道连朕的成就都不能获奖吗?”

赵祯纳闷。

赵骏竖起食指道:“我的意思是这个奖已经不配颁给老哥,而应该是以老哥的名字命名。”

“朕的名字?”

赵祯呼吸急促起来。

“是的。”

赵骏点点头道:“老哥你想想,你现在的学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无人可以撼动,那既然代表全球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又怎么可能颁发给你呢?就好像世界第一强国给自己颁发一个世界强国证书,这不显得滑稽吗?”

赵祯问道:“大孙的意思是?”

赵骏笑道:“既然你是世界第一,你的地位最高,那当然是伱给别人颁布,由你认可别人,那才算是奖章不对吗?”

“嘿嘿嘿。”

赵祯嘿嘿一笑道:“有点道理啊。”

“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赵骏拍板道:“设立赵祯奖,用于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这里面没有数学,因为赵祯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就差了许多。

虽然一个合格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数学功底上不能太差,但他对于数学没那么感兴趣。

基本上学个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至于大学数学,还是交由数学院那群数学家们研究。

除了贾宪以外,年轻人里也有像刘益、邵雍这样的优秀人才。

把数学一道发扬光大是迟早的事情,用不到赵祯苦心钻研。

所以现在赵祯目前是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颇有成就。

比如物理方面研究了力学、光学、电磁学。

化学方面研究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还写了《元素周期表》等。

生物学就更不用多说,研究了杂交蚕豆、杂交水稻、菌类培养等等。

其中微生物方面他最近写的《细菌病毒论》在医学界引起广泛讨论,被诸多医学界认为是医家瑰宝。

因为这本书里记载了赵祯如何通过发霉的水果,培养菌类,并且发现青霉素的存在。

虽然由于缺乏有效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使得目前无法批量生产。

就如同后世青霉素1929年就已经发现,但因为没有高度提纯青霉素的办法以及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手段,以至于直到1943年青霉素才正式投产一样。

但赵祯无疑走在了时代前列,只要有了这个发现,再过几年科技愈发发达,技术水平日益提升,提纯加批量生产也是迟早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