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西夏亡了,赵祯的快乐(1 / 4)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好大的雪啊。”

“大冬天果然还是吃火锅最舒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来,喝一杯。”

大宋庆历八年十一月初,汴梁下起了大雪。

又是一年年底,政制院难得碰到一个不忙的晌午,在后苑一起吃了个午饭。

其实平时大家午饭并不是在宫里吃,因为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

赵骏手里还捏着酒杯,脸上微红,笑着说道:“工业是没有上限的,只要目标明确,做好循环往复,国库就永远没有空虚的时候,这在我们后世,叫可持续性发展。”

“哈哈哈哈哈哈。”

还有其它大量科学产物都是在那短短的几十年里出现,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

诸多宰相们也是一个个劝说。

“你这厮说的。”

“哎呀,朕这点小秘密,都要被大孙掏走了。”

相反他84岁了,未来估计也没几年好活。

他巴不得如此。

“那是。”

赵骏随口应付了一句,然后立即说道:“老哥快说说,你最近又搞出什么新东西了?”

“官家可以说是在以一己之力,对抗西方数十年的功绩,这难道不伟大吗?”

但难度不大就并不代表它很轻松就被发明出来。

因为现在只有广东、广西、海南为产地,产棉数量还是比较少。

晏殊也举起了杯子。

历史上法拉第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人类第一次开始可以自主发电。

然后到1837年,英国人就发明了电报,并于1839年正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线路。

归根到底,还是基础教育没有普及到位,且民众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过来。

到时候只提倡爱国思想,把忠君思想渐渐剔除,如此也能淡化皇室的影响力了。

赵祯纳闷。

赵祯见张士逊是真有点不高兴,连忙打圆场说道:“今天大喜日子,不要闹得这么不愉快,来,朕再与诸位喝一杯。”

实在不行,也可以吩咐御厨那边送饭到政制院来,不至于跑到后院跟赵祯蹭饭。

“何事?”

要知道虽然这些东西在历史上都是间隔了二三十年时间才发明,其中有不少东西都有一定技术含量,需要循序渐进,不是想搞就能搞出来。

似乎自从赵骏来了之后。

他笑得那么开心,仿佛这些天,就只剩下高兴了。

“太好了。”

永远都是一个接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