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民生大于天(2 / 5)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此时他们从西华门出来之后,直接就到了启圣院大街。

原本要走到这里,需要从西华门出来后,顺着西华门大街,路过西角楼大街才行。

可如今西角楼大街已经被纳入到了皇宫的范畴,皇宫外就是南北竖着的启圣院街道,宫墙已经修建好,钢筋水泥构造,上面还有琉璃瓦。

一群群士兵沿着皇城根巡逻,见到赵骏和范仲淹出来,看到他们没有穿官服走出宫门,出于职责正想上去盘问。

结果从他们身后又走出来数十名穿着常服的人,为首的把宫牌亮了亮,士兵就离开了。

“你有妻儿,我也有妻儿,散值后不回家,非拉着我逛街。”

范仲淹摇头晃脑道:“你真是闲得没事。”

“怎么能叫闲得没事呢?”

赵骏笑了笑道:“这叫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老范不是我说你,该出去多走动走动了。”

“这不是在陪伱走吗?”

范仲淹向远处摆了摆手,示意在门口接他的车夫回去。

宰相们的车夫要等一天,平时也很难离开太远的地方,随时盯着,防止他们临时出宫有事,也很辛苦。

赵骏与他肩并肩,身边的护卫们换上常服之后,迅速融入人群里,若有若无地贴着他们走。

他们抬起头看向西华门大街,此时的街道与十多年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依旧是木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向远处排列。

工业时代虽然到来,但城市的变迁往往需要政府发挥建设作用,不然想靠居民自己改善居住条件显然不现实。

就如同二战时期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改革,可东京主要建筑物依旧是低矮的木制平房,给予李梅烧烤绝佳的机会一样。

此时大宋很富裕,今年财政收入可能会突破两亿。然而要把整個开封内城外城大改造,拆迁费简直是天价。

最直观的就是内城四十多个坊市,即便最外围的景福坊一套一百多平的普通二层住宅,价格也达到了一万多贯,越靠近皇宫,价格就越贵。

而这样的房子一个坊市有一百多间,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开封清明坊的场景,其中就有一百二十二间各种样式的房屋。

即便不算其它土地,只拆掉房屋建筑物,要动内城的一处坊市,朝廷需要补偿给百姓的拆迁费就需要多达一二百万贯以上。

若是再算上其它内城菜地、棚户、豪宅以及靠近皇城的高价值宅院,四十多个坊的补偿款简直就是无法想象。

粗略估计,拆迁款加上修建费用,把整个内城从木制房屋变成,花费估计得大宋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差不多两亿贯。

所以眼下也只能一步步来,先花钱把皇宫扩建,再一个坊市一个坊市地改造,不敢一步到位。

十一月下旬雪已经停了,街道干干净净,除了因持续不断的阴天,少有阳光照射而略显阴霾以外,倒是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街道两侧挂满了灯笼,人潮涌动,西市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其中甚至还有很多外国面孔,如中东客商。

“糖葫芦诶,好吃的糖葫芦。”

“烤豆腐,又香又嫩的烤豆腐,只要三文钱一块。”

“土豆子哦,刚出炉的土豆子,新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