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大周守藏史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七十九章:阳策以国治国(3 / 4)

作品:《大周守藏史

“不知楚相何策?”

所有人的策都说了,但孙叔敖却没有说他的想法。

孙叔敖笑着。

“可将扬粤顺楚之民聚一,为一地主城,让屈大夫执政,可养为大城。”

“扬粤之地无平原,少耕作,不必立小城。”

“而多山,多铜矿,可为楚之冶炼之铜地,其民以开山铸铜为生……我楚可供其粮,而控之,待其一家上贡之铜达标,可入楚地,为楚民也。”

简单,明了,一劳永逸。

风允颔首,以劳而得,工作单一,却也是固一地之民,得其生而不迁也。

此策,也有风允的影子——化扬粤之人称为楚。

思索……或者说风允早就有了腹稿,此时只不过是在得到更多的扬粤情报后,润色一番。

“余观,扬粤之地确实不必多城……”

此言一出,选择多城以待的屈原,失望垂首。

风允微微摇头,屈原之性,还需历练啊。

“但,扬粤之地广,又不能只有一城……”

“不若这般,以扬粤王都为主城,以四方要道为邑,主城屯楚兵,迁来楚之贫苦之人为作,屈原以治,为军需冶炼、铸兵之地。”

“而四方邑……寻此时扬粤尚存,有威望之人,让其召遗民,自行为邑;而楚控其脉,以国治国。”

“所谓楚控其脉,是为各邑不得种食,只可开山采矿为主、辅之其余,如桑蚕、织布、狩猎、毛皮之属,楚可以粮食、楚钱换之,保证民需。”

“而遗民得楚钱,可在主城流通,和其余几邑之人交流,亦可与楚民交流。”

“所谓以国治国……此时在扬粤作乱的,正是这群人。”

“无需监管,只需掌控其脉,联姻芈姓之人,掌权之人就会主动学习楚人规矩,为楚而政,勒令下面的扬粤遗民们一同学楚。”

“到时遗民以楚为生,与楚无异,而再无扬粤遗民之乱,再无扬粤也。”

……

风允说毕,孙叔敖与屈原皆思。

其策兼容两人之愿,既安一地之遗民乱,也借乱之手,荣一地之政要……

“妙哉,风子此策大妙也!”屈原抚掌。

倒是,只需他在主城坐镇,去巡视、或派遣几个小吏去监管即可,就不必寻求各地政治的人才,也能将扬粤治理。

而那些作乱的扬粤人,成为了权贵,自然会维持这个身份,甚至献媚于楚,比之楚士还上心。

屈原笑着。

却不见孙叔敖在沉思……

他抬眸,就对上了风允波澜不动的双眸。

风允对其颔首。

孙叔敖讷讷。

“此为楚与周也……”

风允的此策,若是能成,那岂不是和现在的楚国与周一般无二吗?

楚国权贵,尽学周礼,慕周礼为上层,以求周之认可!

其献媚姿态,与风允所预想的扬粤……一般无二啊!

孙叔敖悲戚,眉目紧锁。

寻其解也……

身在居中,他才知晓,风允此策的绝也!

如何解?

如何解!

此时楚民因楚君请爵,皆欢腾而歌舞,民心大震,他孙叔敖敢说出,楚与周礼的真实关系,怕下一刻,就会动摇国本,民心俱裂,悲哉啊!

这时,屈原才从得一良策中冷静些许,望向孙叔敖与风允。

其孙叔敖面露悲色,似被打击,愣然在场。

而风允望向窗外,一片月色,似在等待…

“国相,莫非风子之策,有问题?”

孙叔敖闻声,方从醒神,其低声:“不,风子之策,大妙,是为治国大策,如旭日堂堂,正不可逆,阳策也。”

“长久以往,扬粤皆向楚,我楚承认其为民,则为楚民,若不承认,其心也趋楚若鹜也。”

得此答复,屈原一礼,又紧忙寻来帛书,将风允之言记录在上。

这时,孙叔敖才趁此,小声询问风允。

但风允率先道:“余之观世、处世、御世,楚相皆知,也应知晓大势所趋,难以逆之。”

“楚国之事,何尝不是诸国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