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潮水一般的平行推进!(1 / 2)

作品:《足球:听劝后,我成最强自由人!

一来克罗斯与莫德里奇经常优先选择同压力较小的后卫保持联系,导致球队打出了比巴萨略高的回传占比(%对%),%的向前传球占比则是西甲最低的。

二来球队也会因此缺乏在危险地带的渗透性传球,毕竟克罗斯和莫德里奇会因此被局限于中后场,且这套4-3-3阵型并没有留给哈梅斯什么位置,频繁穿过对手防线的smart pass基本无从奢望。

三来,这种巩固控球权的思路,本质上带有一点“在相对更安全的后方开辟战场”的意味,后场自己人多、有助于传球接应这不假,然而一旦丢球,所造成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上即便在这最巅峰的一季,皇马的中后场传递也远没有那么稳,球队尽管每分钟净防守时间失去球权频率是相当体面的西甲第3低;但高达%的失去球权发生在后场,占比却是西甲第10高的。类似下图这种中后场自己给自己挖坑的情况并不少见。

截止到目前为止,皇马这种传控推进方式似乎并无太多威胁性可言,然而这种慢节奏推进既非一次进攻的所有组成部分;亦非进攻体系的唯一类型。

皇马也正是依凭推进后的强势表现,以及更多元化的进攻套路,整季狂轰106球。

此处不得不提及,齐达内强调传控却绝不痴迷此道,球队该简单直接时毫不含糊。

smart pass更多向边路传递的确导致中路渗透无从谈起,但皇马似乎也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中路渗透,反正当时正值BBC巅峰尾声,无论怎么摆,多数情况下传中都是足够仰仗的常规武器。

球队每分钟净控球时间即贡献一次传中,频率高居西甲第2;而%的传中准确率同样是联赛第2高的。

以传中这种相对简单的方式维系进攻,最大的好处自然是极其容易积累相对比较靠谱的射门——尽管这些射门很难不受干扰,但却至少距离球门足够近。

16-17赛季,皇马每分钟净控球时间便形成一次射门,频率吊打西甲所有球队;且因射门区域多集中于小禁区附近,好歹能通过距离提升进球概率,每次射门预期进球数高达,仅次于MSN领衔的巴萨。

最终靠着次数叠加,球队场均预期进球数堪堪与巴萨持平,实际进球数略少,更多是因为巴萨方面射门把握更高而已(真实射门得分率巴萨,皇马)。

当然,皇马多年来实际上从未放弃推崇传中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其前场配置天然决定的合理阵地战方案。

那为何16-17赛季的传中,要比之后两季靠谱的多?

首要原因在于前场配置足够丰富。

彼时贝尔并未完全失宠,整季首发尚有17次首发,替补席上又有莫拉塔强力驰援,加之C罗延续强势表现,皇马在对手禁区内并不缺人,甚至巴斯克斯、哈梅斯也都有一定的禁区内抢点意识,最终皇马虽在禁区内触球排行榜最前端被隔壁的MSN压制,但却有多达6人入围前30榜单,延续抢点资源的能力可谓西甲无双。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贝尔并没有像上赛季那般“放飞自我”,齐达内似乎还真有这个本事,能让贝尔踏踏实实减少持球、到禁区内抢点。

这里贴几个皇马传中抢点的动图,大家重点看看传中瞬间,皇马在禁区内囤积了多少兵力。

边路传中时,莫拉塔与C罗同时抢点。

伊斯科分边后立即进入禁区内抢点,卡瓦哈尔传中时,禁区内贝尔、伊斯科抢前点,C罗抢后点。

达尼洛传中时,皇马在对手小禁区附近形成3人抢点。

上面这种集团式的抢点冲锋在制造多个接应点的同时,也使得进攻变得相对更加灵活。一方面,一名边锋在外围持球传中时,禁区内仍旧可以保证接应人数,皇马因此确保多点开花,当家射手C罗之外,赛季贡献5球以上的竟多达7人。

C罗像下图这样拉边传中时,贝尔适时切入、莫拉塔坚决抢前点,都可以保证门前的接应点足够多。

另一方面,集团式冲锋使得抢点时可以时不时玩出一些诸如“后点球员绕道抢前点”的小套路,此举颇有点类似于篮球里利用掩护的无球跑位,当然前提是在禁区内得集中足够多的兵力,才能出现“掩护”的可能。

注意最后进去的哈梅斯,是从禁区靠右的区域,绕了个圈,抛到了靠进球的左侧,抢前点得手的。而盯防他的伊涅斯塔,恰恰就是被另外两名抢点的皇马球员吸引了注意力。没有集团式的抢点,这种跑位根本不可能存在。

当然,皇马自身的空中优势,在西甲范围内也确实巨大。

球队整季打出%的超高争顶成功率,排在西甲第1之余,其领先第2的优势,相当于第2到第10之间的差距,完全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有了这個底气,意味着一旦集团冲锋形成,对手极有可能根本分不清谁是盯防的重点。

运动战尚且好说,毕竟防抢点时着力照顾C罗总是不错的。

然而定位球时,皇马中后场参与抢点,情况就会变得极为复杂——当季拉莫斯定位球频繁救主,媒体一个劲宣扬什么“大心脏”,却多少忽略了,皇马本就是一支定位球进攻极其可怕的球队——球队%的定位球进攻都能最终形成射门,质量之高排在西甲第4。

此外,上文所说的那种集团式冲锋下的小套路,显然在定位球进攻中会因投入兵力更多,而更容易施展。

带着这个思路再去看拉莫斯的几个绝杀,不难发现队友的“掩护”至关重要。

拉莫斯争顶之前,很明显贝尔帮他做了一道掩护。

皇马集团式冲锋,争顶人数甚至远多于防守方巴萨,其实这球拉莫斯就算顶不到,后续的C罗也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防守干扰的情况下争顶。

拉莫斯争顶前,瓦拉内先向前点移动,帮他带走了一个防守人;接着C罗又帮他挡住了一个防守人,拉莫斯触球前几乎没有身体对抗。

不过,阵地战硬凿终归是一种相对低效的进攻方式,尽管多数情况下所有球队都不得不诉诸此道解决问题。

齐达内自身并不排斥一些相对更简单、直接的套路,球队快攻纵未恢复穆里尼奥时代的快打旋风水准,%的反击占比“仅仅”排名西甲第3;但可怕之处在于,%的反击都能最终形成射门,质量吊打西甲其他所有球队。

像下面这种潮水一般的平行推进,在16-17赛季执行的非常到位。

必须注意的是,当时的皇马阵中虽没有顶级前场持球推进人,但中场却不乏善于持球单干解决对手逼抢者;球队虽进攻端持球对抗并不频繁(频率西甲第14),但贵在%的成功率高居西甲第1。

球队有些反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靠中场莫德里奇和科瓦契奇两名克罗地亚人的个人持球摆脱,实现的第一步。

比如科瓦契奇的推进。

此外,中后场强大的传球能力,使得皇马可以在后场通过长传直接发动进攻,这一点自阿隆索加盟以来就从未改变。

球队每分钟净控球时间尝试次长传排在西甲第10,作为一支传控能力相当强、短传极多的球队,这已经是相当另类的排名;难得的是,高频率的长传并未影响长传质量,皇马长传成功率高达%,排名西甲第1——前5名中的其他球队。

长传频率同皇马都有着档次差距。

事实上在那个赛季,皇马不止一次从长传中直接收获回报。

当季欧冠决赛之前,皇马与尤文被称作矛与盾的对决,无论是否是单纯从其累计得失球数上看出的结果,都至少是一个正确的判断。

事实上,若非MSN组合火力太猛,齐达内又在赛季中期大幅轮换,皇马斩获联赛进球第一并非不可能。

这是一支虽缺乏持球大神,但却极为善于堆砌射门数的球队。

当然,这种进攻模式天然需要保证大量兵力投入进攻,相应的,防守也就会存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