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华彩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四十五章 要饭的(2 / 2)

作品:《红楼华彩

“这……”

忠顺王越想越恼,抄起桌案上的书册丢在世子身上:“蠢货!往后不准出去丢人现眼!”

世子不敢躲闪,任凭书册砸在脸上,闷声道:“父王,儿子往后再也不敢了。”

忠顺王又厉声道:“甄家那边厢趁早断了往来!”

此言一出,莫说是世子,便是王妃也不解看将过来,后者问道:“王爷,甄家乃是王爷外家,这往来总不能说断就断了吧?”

“头发长见识短,你知道什么?”忠顺王道:“父皇在位时甄家就欠了不少亏空,这些年非但不知收敛,这亏空反倒越来越大。往常母妃在时,圣人瞧在母妃的颜面上,自然不好去动甄家。如今母妃一去,你们以为这清查积欠会放过甄家?不趁早断了往来,莫非来日还要本王给甄家补亏空?”

世子蹙眉不言语,王妃怔了半晌才道:“这……怎么就到了这份儿上?”

忠顺王苦着脸道:“还是那句话,今时不同往日啊,往后约束下人,都收敛点儿吧。尤其是人命官司,千万沾不得。”

说罢起身,与世子道:“自己闭门反省去,往后不得我准许不许出门儿。”丢下一句话,忠顺王踱步出得大殿,往后头寻新纳的民女厮混去也。

……………………………………………………

过得两日,李纨准备了束脩,一早儿便打发了小厮护着贾兰往伯府来。这会子李惟俭方才用过早饭,贾兰入得内中恭恭敬敬朝着李惟俭与黛玉施礼,称呼道:“舅舅、舅母。”

贾兰面上并无异色,黛玉心下却颇为怪异。算年岁她不过比贾兰大三岁,如今却隔了一辈儿。

李惟俭扫量贾兰一眼,便说道:“首辅今日动议,有意开实学院试,景文兄乃是我至交好友,实学造诣得阁老亲口称赞,得其教诲,兰哥儿潜心攻读二年,来日便可应试。”

贾兰拱手应下,面上却略略忧虑。

李惟俭便问:“可心存疑虑?”

贾兰道:“舅舅,这实学……来日可会反复?”

“嗯?是谁与你说了什么?”

贾兰摇头道:“是我自己个儿琢磨的……这历朝历代变法,未有不反复者。若来日旧党反攻倒算,只怕这实学科举也要被取缔啊。”

李惟俭顿时高看了贾兰一眼,才十来岁年纪便能想到此处,已是不易。若换做历朝历代,有此忧虑也是寻常,只是大顺有他李惟俭啊。

旁的不说,单那蒸汽机厂子去年大、小各式蒸汽机就发卖出去三百余,这工业革命的火种抛洒的四下都是,早晚会成燎原之火。想开历史倒车?且不说士绅等都因此受益,单是那些无地匠人便能将动此议者用吐沫星子淹死!

因是李惟俭便笑道:“实学者,实用之学。不拘这天下如何变,勘测田亩、丈量水文、起屋造楼,哪一处离得开实学?兰哥儿放心,舅舅定不会坑了你。”

贾兰略略松了口气,忙躬身应道:“是我思虑不周,让舅舅费心了。”

当下也不多言,李惟俭先行驱车领着贾兰去了严家。束脩奉上,贾兰拜了严奉桢,又奉上茶水。严奉桢绷着脸喝了茶,又赐下文房四宝,旋即开了书单,又让贾兰每日到严家听从教导。

其后贾兰先行去后头安置,严奉桢顿时松了口气,说道:“想不到有朝一日我也要为人师表……压力甚大啊。”

李惟俭笑而不语。

严奉桢禁不住吐槽道:“这几日父亲隔三差五便当面提点,生怕我误人子弟。啧,你说说这叫什么事儿?”

李惟俭笑道:“大恩不言谢,待国丧过了,我请景文兄过府一聚。”

严奉桢摇摇头也不在意,转而说道:“那二人我仔细扫听过,品性优良,是为良配。后日复生休沐,我带着往伱家走一趟。”

李惟俭应下,又略略盘桓,旋即紧忙往内府衙门而去。

却说这日荣国府又是另一番情形。

因着宝玉要往江南而去,凤姐儿便打发了平儿去绮霰斋看顾着。到得辰时过了,平儿满腹心事回返怡红院。

凤姐儿便问道:“宝玉又闹了?”

平儿摇了摇头。李贵等小厮因撺掇宝玉饮酒,都被打了板子,罚了月例银子不说,那最能跳的茗烟还被赶出了荣国府。

绮霰斋八个丫鬟也都被罚了银子,有着小厮做前例,八个丫鬟都心下惴惴。宝玉这几日闹腾过两回,每次都被媚人、袭人等劝说下来。

旁人还只是寻常规劝,那袭人却是个有心计的,只道宝玉若是再闯祸,便是要将她们尽数赶出荣国府。

宝玉行事素来肆无忌惮,心思倒不曾真个儿是坏的,屡屡闯祸多是不去思虑后果。如今袭人先行将后果摆了出来,宝玉心存顾虑,虽摔了不少茶盏,却也老老实实禁足在绮霰斋里,不曾出来胡闹。

“宝玉不曾胡闹,你又为何挂了脸子?”

平儿回话道:“宝二爷瞧着憔悴了不少,先前上上下下都宠着,如今一朝失了宠,只怕心里头也不好受。”

凤姐儿笑道:“他再如何失宠,份例可曾短过?兰哥儿身边才四个丫头,他屋里屋外足足十六个使唤的。往常别的哥儿犯了错,少不得一通数落,没准儿还会挨一通板子。如今不过是一视同仁,哪里就委屈了他去?”

平儿一琢磨也是,便说道:“奶奶说的也是,是我想差了。”

凤姐儿笑道:“知道你心软,可也得分时候,更得分人。不然啊,可就真个儿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平儿顿时嗔道:“我是太监,莫非奶奶要做皇帝不成?”

“这话也能胡吣?快收声。”

平儿吐了吐舌头,只笑道:“童言无忌,圣人定不会与我计较。”顿了顿,转而又道:“方才伯府打发人来传话,说是兰哥儿下晌坐阁老府中的马车回返。”

凤姐儿顿时面上生出光彩来,不禁抚着隆起的小腹道:“兰哥儿是个有出息的,老祖宗这回没看错人。这既然拜了名师,说不得来日就有了前程。”

贾兰如何,凤姐儿并不在意,她想着的是自己腹中的孩儿。算时日明面上该是五月中旬降生,可若是真个儿足月,总要六月上旬。

家中的爵位再往下传承就降到头了,说不得还要另寻前程。凤姐儿自觉自己个儿不是笨的,孩儿的亲爹又是天下间数得上的聪明人,料想这孩儿生下来也是个聪慧的。

到时候略略求肯,那俭兄弟还能看着孩子没前程不成?

说不得过几年也要拜在阁老公子门下,便是拜在俭兄弟门下也是好的。

凤姐儿正思量间,忽有婆子来回话:“奶奶,大爷来了。”

王熙凤反应了一会子才反应过来,这说的是她亲哥哥王仁。

凤姐儿顿时蹙眉不已:“他怎么又来了?伤势可是好了?”

婆子道:“我瞧着有些跛。”顿了顿又道:“大爷此番好似是来辞行的。”

凤姐儿粉面寒霜道:“胡乱钻营,再留在京师只怕命都没了!”到底是亲哥哥,凤姐儿叹息一声,这才吩咐道:“去引到前头议事厅。”

婆子应下,凤姐儿则在平儿搀扶下,缓缓出得怡红院,好半晌方才到了辅仁谕德议事厅。

王仁早已端坐了,见了凤姐儿这才阴沉着一张脸起身相迎。

凤姐儿记挂王仁伤势,禁不住瞧着伤腿观量,王仁瞥得凤姐儿目光,面上顿时涨红,心下愈发羞恼。

待凤姐儿落座了,眼见王仁面色不对,心下顿时来了脾气,没好气道:“哥哥此番是来辞行?”

王仁道:“婶子打发我往江南办些庶务。”

王熙凤冷笑一声,也不曾揭破。前一回王仁、王进了刑部大牢挨了板子,王舅母只怕早就恨死了王仁,哪里还会交给他正经差事?

凤姐儿便道:“也好,父亲上了年岁,哥哥此番南归,不妨多侍奉父亲几年。”顿了顿,又道:“盘缠可还够?”

王仁含糊道:“订了官船,走海路。婶子还送了些程仪……”

知道了,就是身上没多少银子呗。凤姐儿心下愈发瞧不上王仁,却也吩咐平儿道:“去给大爷取五百两程仪来,俗话说穷家富路,路上总要多带些银钱。”

听闻此言,王仁面上才好转了些许。有心再劝说凤姐儿几句,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姑母、舅舅那里总要维系着亲戚情面,可凤姐儿却全然不给机会,只道:“我如今身子不便,这会子也乏了,来日就不送哥哥了。”

恰此时平儿送了五百两的银票来,王仁眼瞅着平儿搀扶凤姐儿缓缓而去,捧着手中的五百两银票只觉无比羞辱。咬着牙心下咆哮,这可是亲兄妹!妹妹这是拿自己个儿当要饭的打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