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双赢(1 / 2)

作品:《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

其实吧!这高门大户也不是这样的挂灯笼,除了“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以外,只有每逢喜庆、做寿之日,又或家里来了亲朋好友,才在这个二进院里摆宴请客时挂这么多灯笼。

而且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挂的也不是普通的灯笼。其实是字谜灯笼。

“猜字谜。”这话听着新鲜。

要知道,虽然今天,猜谜的娱乐方式已经并不多见了。但在过去,特别是清代,猜谜可是上流社会借以会友的一种活动,而且相当活跃。

而到了民国初年,这种娱乐方式由上及下扩散到民间,京城普通民众方面猜灯谜活动也繁盛起来,于是季节性的猜谜活动开始出现。

所谓季节性活动,即是在长夏至秋凉这一段暑季里。住户中的知识分子,在每日或定期日的傍晚上灯时候,会选择附近街巷适宜地点,悬挂“壁灯”。

壁灯一般用半透明纸糊于横式长方型木框表面,中燃蜡烛,也有用小煤油灯的。事先要将预备的谜条,贴在其上。

这样便可供附近及过往喜好的人,围观而猜,借以忘暑。夜深即散,叫做“打灯虎”。

当时不少的人,如遇有对心思的壁灯,往往会不惜远道群约而往。射中谜条既多,窘迫悬者穷于应付,以资笑乐。因此还有了“打虎队”之别称。

随着参观的深入,不得不说,这改造的人还是相当的有才,“门房”换汤不换药的被改成了街道厂的“传达室”。

这里面南北两边各两间厢房被充当了库房,那一排坐东朝西的“倒坐房”其余的房间,则成为了街道厂充当堆积成品货物,打包装的“出货处”。

街道厂为了图前面工人,和后面领导吃饭方便,除了西厢房作为裁纸车间使用,东厢房这一溜儿改作了工厂食堂。

前面的房子基本上和普通的四合院基本上一模一样,不过这家的主人则是不住在这里的正房,他是居住在后面的小洋楼之中。

据田枣知道的情况,这座楼是当时这位军官时候花重金,请当时在四九城的洋人造的。据说花费了数万的大洋。这里面也是极尽奢华。

这栋楼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都很完善。窗外有月台,门口建了喷水池,院里还铺了绿油油的金丝草草坪。

房间全部采用欧式玻璃长窗,屋内天花板上悬挂枝形吊灯。室内不但有地板、护墙板、暖气、通了自来水的卫生间,在院子东南角还安排了发电设备和锅炉房,与厨房相邻的还有配餐室。

甚至为了通新式马车和小汽车,还在北墙上开门,换上新式大铁门,以便车马出入。

说实话,如果房屋内的设备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哪怕是当下,那也堪称是丝毫不落伍的摩登生活了。

“这小洋楼,最后成为这街道厂领导们办公的场所,不过这也过了这么多年了,没有人维护,也不知道现在里面怎么样了。”田枣开口道。

进入到里面,这比他们想像的还是要严重不少,这地板吱吱作响不说,有很多地方这瓷砖已经破裂,看着就是运送重物造成的情况,而且四周的墙壁上许多地方有残破不说,廊柱也掉了漆,露出了里面的麻。下水沟眼压根不通,不知已经堵了多久。厕所里全是水,地面上为走路垫了许多砖头。

这小楼一共有两层,算上去这足足有十几间屋子,每个房间里面的家具几乎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墙壁,这几乎每间房子的顶棚都像地图一样,有一圈一圈的水渍。

看这个程度,那一旦下雨,估计也就是外面下大雨,这里面局部是小雨,有些地方估计还是暴雨。就这样子,估计也只能重建了。

其他的院子基本上都有人用,不过这院子的东跨院却年久失修。

这里被街道工厂当成了杂物仓库。由于破桌子、烂椅子也就将将堆满了一侧厢房,大部分的房间长时间的空着,派不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