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风居住的街道(3 / 5)

作品:《1990:从鲍家街开始

“会一点点。”

“你怎么什么都会一点点?之前你还说你吹笛子也是会一点点。”

周彦哈哈笑道,“二胡真是一点点,不过对我们来说,二胡上手简单。”

其实对周彦来说,大部分乐器上手都比较简单,即便是他之前没见过的乐器,只要看别人演奏过一次,他就能摸索出来,乐器这玩意,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什么乐器,发出声音的方式就那么几种。

主要周彦有绝对音感,就是找一堆碎瓦片给他,他都不需要参考音,就能敲出一首曲子来。

不过也就是上手简单,想要精通还是一样有难度。

常规的乐器,周彦都能玩几手,多摸索乐器,对配器帮助很大。

“这二胡拉的怎么样?”

周彦想了想,说,“二胡不错。”

言外之意,就是这人拉的一般。

几人继续往前走,走到传出声音的那个巷子边上。

巷子里面围了好些人,大多是些老头老太太,中间坐着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正是他在演奏二胡。

张一谋意外道,“呦,陈书记。”

“张导你认识?”

巩莉帮张一谋回答,“这是周村的大队书记,陈老先生,我们在这里拍戏,跟他经常接触。”

陈书记也注意到了张一谋他们,手指不停,跟他们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既然照面了,张一谋他们也没急着走。

等到一曲《二泉映月》结束之后,周彦他们鼓了鼓掌。

陈书记把二胡放下,走过来,“张导演你们找我?”

张一谋笑着摇头,“没有,这是我们剧组的配乐指导周彦,他刚从燕京过来,我带他四处看看。”

听到周彦是配乐指导,陈书记眼睛一亮,“音乐家啊。”

“嗐,不敢当。”周彦谦虚道。

张一谋则帮周彦吹牛,“这声艺术家周彦还是当得起的,他的音乐专辑在全世界卖了上百万张,还在台岛跟香江举办过音乐会。”

陈书记对上百万张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但是在香江跟台岛举办过音乐会这事在他眼中份量很重。

“那你这个音乐造诣可不得了。”陈书记指了指后面的那群老头老太太,“我们这些人,都是音乐爱好者,不过我们都是瞎琢磨,跟你这样的真正的音乐家不能比。”

余桦忽然开口说道,“他还会拉二胡呢。”

一听周彦还会拉二胡,陈书记立马热情地提出邀请,“周指导要不要给我们来一曲?让我们也见识见识?”

还没等周彦说话,陈书记又回头对那群老头老太太们说,“从燕京来的音乐大师,大家鼓掌欢迎。”

老头老太太们也很配合,卖力地鼓起掌来。

这一鼓掌,就把周彦给架了起来。

周彦回头看了眼余桦,随后对陈书记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完,他就去跟陈书记取二胡。

等周彦去了,巩莉小声说道,“余桦大哥你这把周彦架过去,他要是拉的不好,怎么办?”

余桦笑道,“亏你还认识他那么长时间,要是没两把刷子,他能走过去么?而且他的一点点,就等于很多。”

“我是真没听他拉过二胡。”巩莉看向王祖贤,“小贤你听他拉过二胡么?”

王祖贤摇摇头,“我也没有。”

赵嶙说道,“彦哥什么乐器都会的,他的配器在学校是出了名的。”

张一谋笑道,“你彦哥有什么在学校是不出名的么?”

“嗯,那倒也是。”

这边几人聊着天,那边周彦已经拿着二胡坐在了椅子上。

周彦先简单试了试二胡的音,然后深深洗了口气,抬手拉了起来。

他的二胡水平真的很一般,不过要比陈书记强一点,毕竟是音乐科班出身,很多民间乐者们容易犯的错误,他都能规避掉。

既然是当众表演,周彦自然是要拉自己比较熟悉的曲子。

二胡名曲中,周彦最喜欢的是二胡大师刘天华创作的《空山鸟语》,跟《二泉映月》的伤感不同,这首曲子整体轻松活泼、意趣昂扬。

原曲有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不过周彦现场做了一些改编,把原本带装饰音的引子丢掉,然后暂时略过一二段,直接开始拉三四五段。

三四五段运用了各种拟音技巧,描绘出了一幅群鸟合鸣的欢快场景,周彦这样改,主打的就是一个先声夺人,猝不及防。

这一招也很奏效。

虽然周彦的拟音技巧很不一般,但是却把老头老太太们给惊住了。

乖乖,这二胡拉的也太生动了。

余桦他们不太懂二胡,也觉得周彦拉得挺好,只有赵嶙知道,周彦的二胡水平一般。

不过赵嶙可不觉得周彦二胡水平一般有什么问题,本来作曲家就不需要对乐器太精通,能做到广就行了。

相对于其他作曲者,周彦这二胡水平已经可以了。

“这是什么曲子?没听过啊。”巩莉小声问道。

赵嶙说道,“这是二胡名家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空山鸟音》。”

“嗯,怪不得能听得出来鸟叫声。”

三四五段拉完了之后,周彦才进一二段,最后把尾声部分改了一下拉了出来。

这样一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群鸟在回家的路上嬉闹追逐,最后慢慢隐入林中,一切归于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