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326 《闽吴互不侵犯20条》(2 / 3)

作品:《大清话事人

“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我吴国陛下英明神武,岂能纵容?”

“那岂不是说我们要任吴国宰割?”

“此言大谬。你家东翁现在就在待宰的羔羊。南面有总督陈祖洛弹劾,北边有我吴国蓄势待发的5万大军。哪一方,都能要了你和你主子的命。你若不信,尽可回程。谈判若是不成,10日,我吴军的刺刀必定洞穿浙南全境。”

于金光的汗珠子都下来了。

狼狈擦拭了一会,嗓音发涩:

“仙霞关可让。但温州府和处州府北半部,还得我方实控。”

……

胡雪余展开地图,在瓯江处,划下一道线:

“以此江为界,南面归你。北面归我。”

“好。”

又是一条,最终达成。

20条十分细致,以支持王亶望坐稳闽浙总督的宝座为前提,双方从此互不侵犯,商路正常往来。

吴国商人,可以在闽地自由畅行。

同样,闽商也可在吴地畅行。

“台州、衢州、处州、温州约定的州县,贵方进驻后,可否依旧插清廷旗帜?”

胡雪余摇摇头。

于金光不死心,又试探道:

“只在关隘处插旗,可否?”

胡雪余琢磨了一下,竖起一個巴掌:

“只容5面。”

“谢谢前辈。”

……

这20条里面还有很多条款,分别涉及军事、民生、官方沟通。

比如,

闽地若有超过百人的兵力调动,必须提前知会吴国。

吴国派3名观察员驻福州、厦门、泉州。此举是为了增加互信,消息互通有无。

吴国商人在闽犯事,必须移交,闽地衙门无权审判。

等等~

约束王亶望的有15条。

约束吴国的有5条,其中包括,

吴军在浙南4府的常驻军团,不得超过2000人。

入闽商队不得携带兵器!安全由闽方负责。

吴国每年向闽地销售火枪800支,用于武装王亶望的督标。

吴国不得收留闽方要犯。

以及必要时,需要配合闽方演戏糊弄朝廷等等。

……

“于师爷,伱可能替王亶望做主?”

“胡前辈放心。”于金光连忙表态,“东翁对在下信任有加,他的家我能当一半。”

“好,好。”

双方终于谈妥了,

胡雪余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盖了鲜红的私人印章。

“前辈,可否用吴王的玺?”

胡雪余笑道:

“这种不上台面的事,怎么能牵扯进陛下呢?你放心,我乃是吴国重臣兼国丈,分量想必是够了。”

于金光无奈,拱手:

“是。”

不再磨叽,签字画押一条龙。用的是巡抚金印,鲜红清晰。

望着白纸黑字的《闽吴互不侵犯20条》,俩人都长长的舒出了一口气,身为谋士,对上有交代了。

“于老弟,喝一杯?”

“在下正有此意。家乡的亲眷族人还要劳烦胡大人照顾一二。”

……

城外一处山坡凉亭,曲水流觞之处。

俩人对坐喝酒赋诗,筷子敲击酒馆伴奏。读书人的投缘。

半酣之时,

俩人聊起了天下大事。

胡雪余笑道:

“你认为,这天下终会落入何人之手?”

“吴王割江而治,当有7成胜算。入主紫禁城,或有5成胜算。然而只怕最终疆域要大缩水,时间也会极度漫长。”

“何也?”

“在下研究过贵军的作战特点,在南方优势极大。且清廷的驻防八旗在南方数量偏少。所以在下认为,吴王在南方的最大的敌手或是死忠士绅、西南蛮兵。”

胡雪余没有表态,只是细细的嚼着凉拌野菜。

于金光也是想卖弄一下他的才华,以便略留后路。

毕竟谋士嘛,这是本能。

他又说道:

“中原千里沃野,吴国大军虽火器犀利,可面对反复冲杀的八旗马队,依旧危机重重。即使清廷败了,依旧可以在关外或西北偏安一隅。就好比前明之漠北蒙古,汉朝之匈奴,想来不好对付。”

……

“于老弟之言,颇为高远。日后各为其主之余,亦可多多来往。对了,等我吴国的食盐进入闽地,闽地的木材进入吴国,你余氏族人皆可分一杯羹。”

“谢胡前辈。”

双方打仗,不影响为家族多挣家当。

毕竟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日子还得照旧过,无论大王旗是否变幻,银子都是不变的。

胡雪余释放出来的善意,

于金光立马就接受了,双方心照不宣。

胡氏和吴国深度捆绑,已经不再算地方家族了,而是休戚与共的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