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380 主力对决,兵不弄险(1 / 5)

作品:《大清话事人

这场仗颇为诡异。

清、吴两军都很谨慎,忙着增兵!

午时1刻,

吴军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江北会战的最高指挥官,林淮生来了。

醒目的大纛旗下,

林淮生内罩锁子软甲,外穿吴军制式军服,头戴飞碟盔,骑一匹黑马,威风凛凛。

此时,

战场刮起微风,带来阵阵凉意。

天空并无云彩,故而无阴雨之虞。

……

海兰察身穿镶黄旗棉甲,勒马伫立在军阵之后。

他那鹰隼般的眼睛盯了一阵对面的主帅,不屑道:

“贼酋还是个练家子。”

凉州镇总兵哈马木恭维道:

“在都统面前,什么武林高手都是白给。”

双方的主帅很悠闲,

中低级军官很忙,忙着排兵布阵。

吴军在东,清军在西,中间隔着3里。

清军的阵型有3层。

第1层是副将李久霖的炮营,120门各类口径的火炮。

第2层(步兵)是延绥镇、河州镇、西宁镇、宁夏镇。

第3层(步兵)是太原镇、兖州镇、大名镇、南阳镇。

然后是中军,海兰察率一众高级将官所在。800索伦兵护卫中军,同时充当战略预备队。

两翼是凉州镇、肃州2镇马队。

清军调兵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一般都是按比例抽调外省援兵,绝不超过本镇总兵力的5成。

所以这些镇并不是倾巢而出。少的仅有千余人,多的接近三千人。

……

反观吴军,

军阵就比较古怪了。

最前凸出部是第1派遣军4个方阵,以及混杂在方阵周围的散兵小队。

其后是第1军团。

以营为单位,只列3排,在空中望去就像是一条细长的水蛇。再细看会发现其中混杂着很多抬枪手。

再之后,是第2军团的步兵方阵,7个方阵一字排开。

最后是近卫军团和中军。

火炮居然布置在大军的两翼。

总兵力对比:

清军1万5千人。

吴军1万1千人。

火炮数量大体对等,都超过了百门。

另外,清军两翼共计有2000马队,吴军则是全步兵阵容。

如果海兰察不讲武德的话,

背靠江北大营,他可以把6万兵全部拉出来。

……

“总指挥,辎重营已经卸空了大车,让他们后移吗?”

“不,到侧翼保护火炮阵地。”

“是。”

于是,吴军侧翼火炮阵地又多了一道辎重车组成的间断环形工事。

海兰察耐心地看完了全部过程,

对身边的人讲道:

“吴军当中定然有欧洲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