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龟息术与七夕节来由(1 / 3)

作品:《补天神玉之神玉传说

八点,何道然长老的照旧准时到来,随后众人跟着何长老,来到了位于地下负四层。

待众人纷纷盘坐在蒲团之上后,何道然缓缓开口道:“今日我要传授大家一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功法,龟息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众人都点了点头,因为在影视剧中和小说中,经常有人利用龟息术假死或者躲在水中,所以大家都不陌生。

“有谁学过这个功法吗?”何道然又问道

这时大家却都摇了摇头。

“好,那我就传授大家要领,虽然这龟息术只有黄级下品,但是它不但能关键时保命,还能调养心性,稳固境界之用。

这本功法共分为四重,第一重潜心,潜心,即调心,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初学者采用盘膝跌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百脉舒畅。

双手扣子午了扣,即左手拇指弯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内插入,掐住左手无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对相对掐住,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杂念,有助入静之功效。

二目垂帘,服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抵上胯,心、神、意守脐部,务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觉随心意降,头、手如同虚无,只觉脐中一点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此时第一重就练成了。”

众人边听何长老讲解,也开始慢慢的尝试运行龟息术。

何道然看着底下认真学习的众人,欣慰的点了点头又道:“第二重潜息,即为龟息,始人正功。坐式同上。此时振动鼻腔,深吸气。

觉气人腹脐之中,吸端八分气即可,不要吸满。气进入腹中后,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宁心静气,住息。住息时可用数息法,仅默数。

住息者对于初习者,必不习惯,马上觉得气息憋闷,感觉也上澎,气息上浮,废气欲出,胸咽憋闷。初练者便可出气一口,再吸气如前。练功时间一长,忍度越长,气也越长。

此时,如感叹人之气欲出时,放松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闷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松小腹,下降心念。

初习肴如确感气憋不住了,出气一口。练功时间一长,反复升潜次数亦可逐渐增加。但切记莫初习即憋长久,总要循序渐进。每次吸气,吐气一次,即闭放一次为一息。出气后调匀呼吸再行吸气。

每次练习,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修炼至息潜人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则第二重就成了。

好了,大家都去独立练功房内在领悟其中精髓吧!”

大家都立刻站起身子,向着何长老鞠了一躬,随后井然有序的进入了独立练功房。

唐天听了何长老传授的秘诀,按照龟息术的要领,调整心态,平整呼吸。

又按何长老所说的第二重潜息方法来进行呼吸。果然他原本还因为快速境界修为,带来的浮躁的心性,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他稳固境界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还要归功于独立练功房内,绝对安静和充满灵气的环境,还有何长老赠送的下品灵石,才让唐天很快的入定了,不得不说这龟息术真是神奇,现在的唐天就像一块岩石一般盘坐在地上一动不动。

何长老之所以没有直接讲解第三重真定,因为上面二法修成,始惨人定。姿势坐卧都可。纳降气息,守心意念于脐,至心息全都忘却唯有一灵知感存于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动,渐入真定。

真定即为龟息上乘功夫,但习之不易,《道家·太极门》诀:“于无而静,自然而定,无知有灵,乃人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