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国太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9章 分权(2 / 2)

作品:《帝国太师

朱高炽想了想,又接着说:“继唐大一统的前元一朝以及皇祖,都将自取艺名为‘李天下’的唐庄宗李存勖定为李唐”。

“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朱邪的后人。他灭梁复唐,立即得到李唐宗室的承认,姑且不说。但他得到曾与他父亲李克用一起誓言复唐、结为兄弟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承认,却不得不提。”

“再加上李存勖,只是将他的上三代列进李唐的帝庙,又一直重用着那些忠于唐室的大家族。若李存勖身上不流着李家的血,他不仅没有理由这么做,也更得不到任何承认”。朱高炽如是笃定。

道衍想起陛下在洪武元年七月三十日,在观看古今帝王画像之时,当看到唐庄宗李存勖,圣上大笑地道:“这种给自己取了一个戏子之名,且上下不分之人,怎能不灭亡呢?”这事后,并微微颔首。

道衍也知道朱高炽其实是想告诉自己沙陀的朱邪、党项的拓跋的李姓,并非赐姓,而是他们在血统上就是李家人。

道衍相信朱高炽的判断。因为李唐对下半身之事,从来就不去文过饰非。所以李家在这方面的荒唐,可谓众所周知。

这时,道衍看到朱高炽推心置腹地对自己说道:“大明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前朝的孛儿只斤氏,其次就是盛唐的李氏。所以太尉最后只能姓张”。

并非道衍八卦得非要用这种八卦话题,来冲淡之前的压抑气氛。作为谋士,道衍也不仅仅是想了解张玉的家事,他对北平行都司所有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的家事,都已有透彻的了解。

至于这有什么用?如在之前道衍就很费解张家这个大家族,为什么一直暗中为张玉提供帮助。

经过朱高炽这种明示后,道衍就确认张玉之所以能得到世居于北平、河南两地的张氏各房头的帮助,不仅源自张玉的能力,而且他们还与张玉流着同样的血。

所以现在确认到张玉是张家一员,自然极为便于道衍之后的谋划。因为作为士绅的张家各房头,在以后就更加没有理由不去帮此刻在辅助燕王的张玉。而且张家的张雨婷,还即将嫁给燕王世子。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往通俗去解释,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造反,满门抄斩嘛。家国,家国,家在国前就是这道理的使然。

张家,如此。北平行都司其他官员的家,亦是如此。

至于朱高炽所说的李姓,道衍不会再花精力去关心。因为皇上令太尉为张姓后,李姓对张玉以及他的后人来说,也就不再有任何意义可言。再说按血缘上的父系来决定姓,也不是强加于人。

就在朱高炽准备起身离去之时,他听到门外的护卫唤道:“王宫来了消息,说陛下的圣旨到了,王妃令世子爷赶紧回宫”。

朱高炽暗暗嘘了口气,并向道衍告辞。

给朱高炽的圣旨,不但准了朱高炽之前所请,还让朱高炽负责与宝船相关的事宜。

当朱高炽从母妃口中得知,皇祖在给父王的旨意中,明令册封他为世子与成婚之礼都在京师举行之时,朱高炽心中的快意无以复加。

但是听到皇祖还明令父王,不仅将北平行省的政务交予自己处理,并让自己逐渐参与北平行都司与陕西行都司的军政后,朱高炽的额头冒出了细汗。

朱高炽知道皇祖父这是在分权。但父王却未必能接受自己在处理北平政务的同时,还能接受自己逐渐去参与北平行都司与陕西行都司的军务。

徐王妃虽然也有些慌乱,但她从容的对朱高炽道:“你父王接完旨,虽说脸色有些不好看,但还是马上与世美去议军政去了”。

听到这,朱高炽放下了心。这世界最了解他父王之人中,就有张玉。而张玉绝对是希望他好的人。

也确实如朱高炽所料,看到殿下脸上的不快,张玉只是轻声地对燕王说一句:“陛下一直没让皇太孙处理军政,反而让世子处理起军政来了”。

之前燕王有黑脸,是因为他感到父皇对他有了警惕。但若是自己不分权给自己的长子,父皇这警惕只会更重。所以燕王当时心中虽然不高兴,但却接受了。

此时听到张玉说父皇没让皇太孙处理军政,反而让自己长子处理军政,向来精明的燕王自然能听出弦外之音。

父皇这防患只是针对他的余年,而并非父皇的百年之后。再说父子同心,高炽的势大,对于北平来说是好事。

于是想后,燕王并渐渐地开怀起来。

但对北平底下之人来说,世子册封典礼与大礼改在京师举行,却意味着他们将会忙得脚朝天。

建文帝确实不懂军政。要知道北方还得分兵防患北元,建文帝若不一错再错,“奉天靖难”不可能在四年内就能成功。

李存勖以后还会再提……这位皇帝,前后真是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