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仙侠版水浒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四十二章 禅位(2 / 2)

作品:《仙侠版水浒

然而,也有两个例外。

一是,熙宁年,因收复熙河,宋神宗特意解所系排方玉带赐给王安石。王安石只带了一天,就不敢再戴了。

二是,大观年,因收复青唐,赵佶以熙河故事复赐排方玉带给蔡京。蔡京不敢要,变成方团玉带,蔡京才敢受诏。

赵佶在此时将排方玉带赐给赵桓,其用意是在向大臣表明,赵桓在留守京师期间,可以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

随后赵佶又赐给赵桓两位宫嫔和两个小殿直。

见赵佶赐给他两个宫嫔,赵桓看着她二人,哭道:“我要她们作甚?”

当初,赵佶即位之前,立赵佶为皇帝的向太后,就曾赐两位侍女(即现在的郑皇后和王贵妃)给赵佶。

搞政治的人,到这时,要是连赵佶想禅位都看不出来,他们也就不配立于庙堂之上了。

赵佶认为,江鸿飞要是再南下,必定来势汹汹,高俅他们根本就挡不住其攻势。

所以,在任命赵桓为开封牧后,赵佶就想南下避难。

基于此,见一众宋臣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赵佶索性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开始明目张胆地跟一众宰执商量,如何置东南宰臣,怎么用船运宝货南下等等事宜……

一众宋臣见赵佶去意已决,便奏请赵佶让太子赵桓监国。

赵佶同意,说:“三省、枢密院官属都留在京师,跟随皇太子,百司皆可不动……”

赵佶又亲自任命太宰白时中兼领枢密院使,为行宫使;右丞宇文粹中兼中书侍郎,为行宫副使;又安排了两名提举事务官……

就在赵佶如火如荼地准备南幸时,给事中、直学士院兼侍读吴敏,请求觐见赵佶,说有要事面奏。

赵佶在百忙之中让内侍邓文诰传旨,令吴敏晚上来玉华阁觐见。

吴敏年轻时才华横溢,蔡京喜其文,想要将蔡夫人嫁给她,被他给婉拒了,后来,蔡夫人才在羞愤之下嫁给了梁中书,又被江鸿飞所得。

可能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大度,后来蔡京竟然力排众议,破格推荐吴敏当官,并且在吴敏的仕途上频频为吴敏开绿灯。

可以说,吴敏就是蔡京一手提拔起来的。

吴敏见到赵佶后,壮着胆子说:“若大元渝盟,遣大军南下来打我大宋,陛下何以待之?”

赵佶皱着眉头心想:“我要是有办法,能想禅位给赵桓那个我不喜欢的儿子?能逃往战火还未平息的金陵?”

此时,赵佶其实已经决定南下避难了,并且已经下诏命户部尚书李梲前去金陵为他打前站了。

见“赵佶沉默不语”,吴敏又问:“臣闻陛下巡幸之计已决,有之乎?”

赵佶依旧不言也不语。

吴敏见了,说:“以臣计之,今京师闻大元军将大举而入,人情震动,有欲出奔者,有欲守者,有欲因而反者,以三种人共守,一国必破。”

赵佶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吴敏说的是事实?

所以赵佶问:“然,奈何?”

吴敏说:“臣昨日梦到,水之北,玉清欲过大河也,其长际天。水之南,铁笼罩一玉像,人谓之孟子。孟子之南又一水,其南有山坡陁,而臣在其间。人曰:‘上太上山。’。臣尝私解之曰:水北者,河北;水南者,江南;太清,元始天尊,大元也;太上者,陛下宜自知所谓而不渝。所谓孟子,臣尝以问客,有中书舍人席益谕臣曰:孟子者,元子(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也。”

赵佶若有所思——他有点明白吴敏的意思了。

说到这里,吴敏一拜在地,又说:“陛下既晓所谓,臣不避万死,陛下定计巡幸,万一守者不固,行者不达,奈何?”

赵佶长长一叹:“正忧此。”

吴敏说:“陛下使守者威福,足以专用其人,则守必固,守固则行者达矣。”

赵佶彻底明白吴敏的意思了。

见赵佶明白他的意思了,吴敏大胆担保道:“陛下果能如臣策,臣敢保圣寿无疆。陛下建神霄有年矣,长生大君者,圣寿无疆之谓也。然长生大君旁若无青华帝君,则长生大帝何以能圣寿无疆?青华者,春宫之谓也。”

——春宫就是东宫,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东宫又称“春宫”、“青宫”。

吴敏的意思是,赵佶只有彻底禅位给赵桓,赵桓才能控制住那些想战、想和、想逃的东京臣民,使他们统一思想团结一致打退大元军的进攻。

赵佶知道,吴敏所说的道理并没有错。

所以,听了吴敏的主张,赵佶陷入了沉思。

见自己说动了赵佶,吴敏再接再厉道:“陛下能定计,则宗社长安;不能定计,则恐宗社不免于颠覆。宗社之安危,皆在陛下一念之间。”

这天晚上,赵佶彻夜难眠。

事实上,赵佶早就知道了,赵宋王朝的臣民全都觉得是由于他昏庸无道致使大宋的江山社稷如此的,想让他退位禅让给有贤名的赵桓。

赵佶又觉得,江鸿飞、王庆和方腊都是因为他昏庸无道才起义反宋的,或许,他退位以后,江鸿飞、王庆和方腊就会“迷途知返”接受赵宋王朝的招安,最差,他们也没有了伐宋的借口。

总之,为了稳定朝廷和民心,为了保全赵宋王朝的社稷江山,赵佶愿意以退位来承担他所犯的错误。

换而言之,在赵佶看来,禅位并不是推卸责任,恰恰相反,禅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

也就是说,赵佶觉得,他此时禅位,其实质就是引咎辞职。

可是,虽然下定了这个决心,但夜深人静的时候,赵佶还是独自一人来到了玉虚殿,亲自占卜了一卦,到底该不该传位给赵桓?

占卜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转天赵佶就将一众宰执大臣和吴敏叫来,商量禅位给赵桓的具体事宜……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