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被动员的巴巴里海盗(2 / 4)

作品:《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巴巴里海盗虽然在海上抢劫的行为大为减少,但对整个地中海的安全环境影响却从未减弱过,因为总有耐不住寂寞的柏柏尔人,熬不过贫瘠枯燥的生活,便会相约十数上百名伙伴,驾着简陋的桨帆船,往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西西里,南意大利走一遭。沿海的城镇是不敢去碰的,那里的白人还是有几分武力的,只能寻摸一些偏僻的沿海渔港村镇,掳掠人口和物资。

巴巴里海盗俘虏中最多的就是渔夫和农民,当然还有岸上的士兵或其他肩负国王使命的民政官员和书吏,运气好的话,捕获的俘虏中也不乏传教士和贵族。

海盗们的首领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尔建立了独特的“商品价格制度”,被掠夺的人需对每件战利品支付其价值的10%作为赎金去赎回俘虏与他们的物品,渔夫和农民的赎金最低,士兵和官员书吏次之,而传教士则要比普通俘虏的赎金高出70%-100%,最贵的自然是贵族,赎金往往是普通俘虏的四到五倍,比较重要的人物甚至会标出十倍的赎金。

很明显,获得俘虏难度是与赎金成正比,手无寸铁的渔夫最容易被俘虏,而被严密保护的贵族最难以被俘虏。

到了这个时期,巴巴里海盗手里的俘虏中,渔夫和农民比例从过去的15%-20%跃升至35%-40%,而其它种类俘虏则同比下降,这也间接反映了海盗王国巴巴里正在由此逐步走向没落。

要知道,在巴巴里兴盛时期,会有希腊、尼德兰、德意志等国家地区海盗争相来投,为其带来了各种先进技术和武器,巅峰时期的巴巴里海盗,海上霸主西班牙也要避其锋芒。

在16-17世纪,白奴贸易利润极其丰厚,阿尔及尔则成为与黑海地区克里米亚(克里米亚汗国的立国基础就是捕捉白奴)齐名的白奴贸易中心,无数的白奴被贩卖至奥斯曼、埃及和阿拉伯。

至于白奴的买主,奥斯曼帝国是巴巴里海盗最大的客户,另外,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以及印度也有不小的市场。在六七十年前,巴巴里海盗还将白奴生意扩展到了东印度群岛和汉洲大陆。

尤其是后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为他们最为优质的客户。不仅付钱爽利,而且还能从他们手里换来大量性能卓越的火器和各种高附加值的商品,使得巴巴里海盗们在加强武力的同时,也间接增加了自己的贸易利润。

是的,汉洲的商品在地中海,在欧洲,销路都不错,茶叶、瓷器、丝绸、钢条、五金、钟表、精密工具,以及质量不错的棉布,极受消费者欢迎。这些商品不论是敬献给当地的帕夏和领主们,以换得对自己的政治庇护,还是转手倒卖给欧洲人,赚取不菲的利润,都大大改善了巴巴里海盗的生存环境。

可是,这种好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因为,随着齐国的日益崛起,势力也逐步扩展至印度洋和红海地区,他们便绕过了巴巴里海盗,与奥斯曼帝国建立了直接联系,渐渐疏远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于此同时,齐国人对巴巴里海盗手中的“货物”也渐渐没了什么兴趣,转而直接在北非地区建立自己的贸易商站,构织商业网络,将种类繁多、规模巨大的商品,通过红海运至埃及,再经陆路输送至地中海沿岸,最后扩散到奥斯曼、黎凡特,以及欧洲大陆。

不想被时代洪流抛弃的巴巴里海盗随之也在齐国主导的红海-地中海贸易圈中进行了重新定位,转而成为贸易商人的保护者和海上秩序的维护者。尽管,他们仍旧积习难改,在运输贩卖齐国商品的同时,也会瞅准机会做几票无本的买卖,额外增加一些收入,但他们的“改邪归正”,终究是缓和了海上安全环境,促进了整个地中海贸易的繁荣,小日子也比以前纯粹的打劫,要好过多了。

齐英战争爆发后,巴巴里海盗作为齐国商品在北非地区的代理人,在立场上自然是要站在齐国人这边,不论是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情,还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海上袭掠英格兰商船便是顺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