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1章:劫富而不济贫?富朝廷而不富民?(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官家,来齐州必尝三道美食:荷叶鱼,蒸蜜藕和螃蟹清羹。此外,这里有一种酒,名曰舜泉,乃是用当地泉水所酿,喝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苏良点完菜,便向赵祯和欧阳修讲述着齐州的风俗民情。

齐州有山有水,物产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莲藕与泉水。

当地有很多采藕人,仅靠采藕便能维持家用。

较为幸运的是,前些日子的水灾并未涉及齐州,不然很多变法的举措可能都会因此被毁掉。

不多时,菜肴上桌。

众人皆是饥肠辘辘,当即便拿起筷子大快朵颐起来。

赵祯离开汴京城后,食胃大开,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片刻后。

待众人吃了约有四五分饱。

三名商人扮相的中年人走进大堂,在苏良等人旁边坐了下来。

“刘兄,你真要离开齐州?”

“唉,不得不离开啊!二位贤弟,恕我直言,在齐州是做不了大买卖的,二位最好也趁着朝廷还未开启全宋变法,去汴京或江南另谋财路吧!”

“如今我已看透了齐州变法,这就是一个圈套。什么富国富民,什么为百姓计,完全就是劫富不济贫,富朝廷而不富民!”

赵祯、苏良等人听到此话都不由得愣住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恶意评价齐州变法。

“烦劳刘兄细讲,到底是什么圈套?”

那刘姓商人缓了缓,说道:“最初,齐州率先抑制土地兼并,根据田地数额优劣设置不同税额,我便很排斥。此举乃是为了压制像我们这样的豪绅地主,虽然官招商之策,拓宽了齐州的商贸,也使得我们挣了一些钱,但是年初的市易法和均输法,官衙强制控制市场,货品交易量多了,官衙的税收多了,但却将我们压制的几乎没有任何利润,还没以前赚的多,这让我已经失去干劲了!”

“你们再想想其他几条变法策略。”

“青苗法是让百姓向我们借贷而转向百姓向官衙借贷;免役法是靠着向官衙交纳钱财而免除劳役,连官僚地主免役的特权都取消了;而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一个是将隐藏的土地找出来,一个是增加土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全都是为了田赋!”

“咱们的王知州和司马通判,看似日日深入民间,甚是忙碌,其实根本不是为民而行,他们精明着呢!”

“这一系列操作的最终目的便是官府更加有钱了,贫民由被富人剥削变成了被官府剥削,而这里面受伤害最大的便是我们这些商人地主,地没了,赚钱少了,日日经营所得全都变成了朝廷商税,变成了那些官员升迁的政绩!”

“所以我说,变法的作用是劫富不济贫,富朝廷而不富民!坑害的都是我们这些温饱之上,想要靠着经商谋求富贵的人。再过几年,恐怕再想谋求大富大贵,只能去考功名了!”

“官家若真想富国富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裁撤官员,官员裁一半,什么都有了,为何要折腾百姓,为难我们这些商人!朝廷的相公们也都是睁眼瞎,他们看不到很多官员都是领着空饷,什么事情都不干吗?凭什么要让我们养着他们!”

……

这一刻,赵祯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

欧阳修和苏良也微微皱眉。

虽然此名商人之言有所偏颇,但也不是全然不对,如今齐州变法的模式,受伤害最大的就是豪绅巨商地主们。

齐州变法的主线是:抑制土地兼并。

为了保障抑制土地兼并为商人们带来的损害,便有了官招商法。

而后,以“富国”为主线,王安石又提出了六条变法策略,分别为: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和均输法。

青苗法是为了让大量佃农变成拥有土地的农户。

为了减少商人地主对农户的剥削,官府便以低息向农户贷款贷粮,帮他们渡过难关。

王安石提出的是每半年取利息三分。

赵祯心疼百姓,在与三司商量后,直接降为一分。

此策,朝廷其实是赔钱的。

但在很多商人和百姓眼里,官府仍然是剥削者。

免役法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劳动力,官府收取的免役钱,基本与雇佣劳力是齐平的。

至于方田均税和农田水利法,都是为了增加土地,鼓励垦荒,使得田地增产,全都是为帮助贫民佃农所设的策略。

当然,此举也是有一定私心的。

大宋之所以不抑制土地兼并,主要原因是豪绅地主阶级交纳田赋稳定,抗风险较高。

而贫苦百姓遇到天灾,便无法向朝廷交税。

至于市易法、均输法,官府为了压制“低卖高卖,哄抬市价”不得已斩断了很多大商人的财路。

总而言之。

王安石与司马光设计出来的这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为富朝廷,其次为拉低民间贫富差距,最后才是令民生财。

站在朝廷的角度上,这套策略并无太大问题。

依照此策施行,国库财政一定会增加,但是却也剥削了很多大商人的利益。

换言之。

朝廷吃肉,百姓喝汤,富而不为官者成为了被剥削者。

但这群“富而不为官者”向来都是为朝廷纳税的主力部分。

他们若出现问题,大宋依旧会有问题。

站在百姓的立场,说句不太好听的。

此做法就是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以此缓解朝廷的三冗现象。

虽然也帮助了大批量的佃户穷民,但本质上只是减轻了剥削。

并非没有剥削。

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事情。

国库要增收,朝廷要图强,官、商、民必有一类要遭受到损失。

而当下裁官又不能先行,只能采用此策。

欧阳修看向赵祯道:“员外,变法之事,道阻且长,定然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定然会有不一样的声音,但从目前看来,整体还是向上的。”

变法者,必须杀伐果断,敢于担当骂名,欧阳修生怕赵祯受到影响,再次犹豫不决。

赵祯微微点头,看向苏良。

“我想听一听乡村下户和乡村客户的声音。”

大宋阶层可分为官户和民户。

官户,即官员、外戚、贵族等享有官衔的一类人。

民户,即百姓。也分两种,为坊敦户和乡村户。

坊敦户是即城市人口;乡村户,就是拥有靠种田为生的农户。

二者也有交错。

乡村户又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有田,客户无田。

乡村下户就是拥有少类田地的农户,乡村客户即为无田的佃农。

这两类乃是底层百姓的主体。

而齐州变法除了“富国”外,最主要的也是解决这类人群的生存问题。

故而,赵祯想要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苏良想了想,道:“没问题。”

……

翌日,天刚蒙蒙亮。

赵祯房间内。

苏良身穿一袭短褐(粗麻布衣),脚踏连袜麻鞋,头戴浑裹,出现在赵祯、欧阳修、张茂则和曹护的面前。

而在桌子上,也放着四套类似的破旧衣服,上面还打着布丁。

“官家,若想听贫农佃户之真言,必须穿上这类衣裳,我与一名负责城外植树的管事已经谈好了,咱们一会儿去城外栽树,中午管饭,一日有百文钱。”苏良说道。

欧阳修撇嘴道:“景明,莫要胡闹,官家怎能做此等粗活!”

“不与贫民佃户为伍,怎能听出他们的心声?栽树而已,并不累。”苏良笑着说道。

若此次陪同的是陈执中、夏竦、丁度等老顽固。

苏良要出此策,他们定会骂苏良令官家失仪,估计抱住赵祯的脚脖子都不会让其穿这类百姓穿过的破烂衣服。

但欧阳修,就比较好说话了。

“朕愿往,愿往!有钱挣,还管饭,怎能不去!”赵祯甚是兴奋,当即拿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衣服。

做皇帝做久了,他也想尝试一番其他的行当。

其他三人见官家都准备换衣了,当即也拿起了属于自己的衣服。

苏良笑着提醒道:“欧阳学士、张先生,出门前最好拿着鞋底灰朝着脸上抹一抹,二位生的太白嫩了,根本不像个贫农。”

“景明提醒得好,朕也要抹一抹!”赵祯笑容灿烂,比去祭天拜祖时愉悦多了。

今日就一章了,我慢慢补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