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安乐公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八章绝情寡义的商人(1 / 2)

作品:《大明安乐公

正月二十一日,各部衙门启印开门。朱棣下发的第一道圣旨,晓喻各部官员用心办公,不可懈怠。

第二道旨意任命徐钦为海蕃司郎中,即日筹备海蕃司事宜。

接到圣旨的之后,徐钦把谢恩的奏折连同所要购买物品的清单上奏。

早就做好准备的大明皇家钱庄先行,夏先生带着三十多个工匠,以及神机营七百火枪兵随后。

其实在这之前,魏国公府已经提前派人过去筹备。现在这些不过是明面上的。

先期的人主要是风水先生和烧水泥的工匠。徐钦不信风水,但是大明朝的人相信,他就必须相信。

这些风水先生还兼职设计师。

在徐钦知道自己要接手海蕃司时候,就想到了水泥,庄子里面就开始尝试按照他的要求烧制水泥。

现在基本摸索成熟,工匠过去先把泥窑和砖瓦窑给弄起来。为随后的大建设做好材料准备。

徐钦病怏怏地来到了会同馆,见了各国留下的使节,给他们开了个会。

以后大明朝的朝贡,从此再也不受限制,随时可以到到海蕃司堪核。

以前大明朝核定海外蕃国朝贡频率,都是几年一次,比如朝鲜是三年一次,日本是五年一次,其他小国也差不多。

根本原因就是苦恼这帮人总来明朝薅羊毛,再富裕也扛不住这么祸害。

但是永乐五年在徐钦的努力下,这种状况改变了。大明朝不给回赐了,改成了贸易额度。

贸易物品由恩设榷场核定,他们过来的越频繁大明赚的越多,。

实际上就是把海禁开了个口子,只不过是披着朝贡的名义。

现在徐钦不限制朝贡时间,几乎等于可以随时贸易。

为什么各国使臣得不到回赐还很高兴,因为各国的王室和权贵可以在本国垄断对大明的贸易。

今年可能受损了,但是贸易大门打开了。

能当上权贵和国王的都不是傻子,长期吃饱和一次吃撑,他们都明白怎么选。

大明朝的堪核只针对使者,商人是不行的。当然如果现在有人胆敢冒充使者,徐钦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使臣们接到这个通知之后,一个个十分兴奋。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徐钦现在就需要钱。

所以他玩一把超前消费。

风水先生勘测完了荒郊野岭的荒地,然后徐钦就亲自操刀画了一个效果图。

画完之后自己都觉得垃圾,还是添香亲自执笔,按照徐钦的设计和构想,画了一幅画。

一幅刘家湾海蕃司未来的效果图,徐钦拿着这个效果图在摘星楼召开了一次大会。

目的只有一个先卖地皮,让这些商人先期投资,他就有了启动资金。

但是万万没想到,效果出奇的不好。

这些肥头大耳的商人,一看这个图立即变了脸色,再也不像求着徐钦进皇宫时候的热情,甚至个别还冷了脸。

“小公爷,别闹了,如此浩大的工程,没有十年根本建不成,这不是要掏空我么家底么?”

一个绸缎商人开口了,语气随意的很。

徐钦一听完了,难道是图纸画得太好了,想想后世的开发区,不就是一个政策的事情么?

至于建筑开春就开工,入冬基本上结束了。现在想来他忽视了大明朝的建设能力?

“要有前瞻性,要为后世子孙看,这可都是传给子孙的家业。何况工程自然有办法。难道还信不过我么?我什么时候骗人国?”

徐钦继续努力忽悠。他觉得自己的信用还是有保障的,连带他们入宫的事情都做到了。

“小公爷,海蕃司变数实在太多,不是我们不支持您,我们这些商人可经不起风吹雨打。不如等几年,恩设榷场赚了钱再考虑!”

专门做香料的商人开口了,一下子把海蕃司支到几年后。

徐钦还想要继续解释,但是当他看到其余商人的神情,有些恍然。

他们没了之前的惶恐和巴结,甚至也没有了商人的谦卑。表情不再卑微,而是从容起来。

这些人好像有了底气,徐钦也不费口舌,抛出准备好的第二招。

“既然如此暂时搁置,海蕃司打算售卖债券,一百两一券,大明皇家银行做担保,年息一分。你们给我个面子分担一些如何?”

徐钦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钱圈过来再说。

这些商人面面相觑,竟然没有一个人开口,徐钦的目光扫视过去,一个个低下头或者转向其他。

竟然没有一个接话,徐钦心中怒气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