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我们也要达尔摩斯之剑!(2 / 4)

作品:《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这时候,反推力装置就应运而生了。

具有反推力装置的大型飞机,着陆滑行距离甚至可以从两三千米,缩短至三四百米,直接缩短了几乎十倍。

老美的C17运输机,就是因为装备了这种反推力装置的大推力发动机,才能在平坦的土路、荒漠甚至草地完成短距起降。

最夸张的是,这货还在南极冰面上进行过满载起降。

冰面上降落,起落架的制动力几乎为零,能刹停全靠反推力。

几十年前的飞机就有这性能,要说不羡慕不眼馋,那肯定是骗人的……

目前反推力装置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挡板形反推,它是通过把发动机喷气口的外壳,设计成可以活动的斗型挡板,需要反推力的时候,就把外壳旋转,像是在喷气口后面挂一個降落伞,改变气流方向产生反推力。

这种设计结构非常简单,可靠性也高,但非常笨重,效率也低,主要用于涡喷发动机和小涵道比发动机上。

第二种是叶珊式反推装置,它的原理是把发动机的外壳设计成像侧滑门一样,可以通过前后滑动,打开发动机的侧边出气口。

在需要反推力的时候,就直接用阻流门堵住发动机的正向喷气口,让所有气流都只能通过侧边的出气口,向微微偏反的方向排气形成反推力。

这种设计结构相对复杂,但气流导向性很好,刹车效率也高,波音很多大型客机都在使用这种技术。

最后则是折流门式反推装置,它是挡板形和叶珊式的结合,需要反推的时候,它的外壳就会像花一样盛开几片花瓣,因为反推气流的角度比较大,所以效果也是最好的。

不过它不但结构复杂,对折流门的密封性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技术难度又上升了一个等级。

董俊通过仔细观察,很快就确定了康驰这台涡扇30的反推力类型,就是难度最高,效果最好的折流门式!

这个发现,让董俊已经没力气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台发动机从内到外,从头到尾,几乎每个能塞的角落,都特么地塞满了黑科技!

简直离谱!

董俊严重怀疑,它的使用寿命,真的能有两万个小时?!

但董俊也不敢多问,更不敢再说。

毕竟脸现在还有点疼……

和此前的十几个项目一样,这台涡扇30在反推力的测试中,依然表现得非常稳定,在10涵道比开启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它的反推力足足高达300KN,如果设计一款后面也符合动力学的飞机,这玩意甚至能直接让飞机倒着飞……

不过考虑到飞机在起降的过程中,发动机和跑道要保持更大的间隙,避免吸入砂石,一般会在空中就把涵道比变回6,这个时候哪怕开启了加力燃烧室,它的最大反推力其实也只有220KN。

而且考虑到不是每个跑道的条件都适合反推力装置,为了避免朝下喷出的气流吹起杂物卷入发动机,四个折流门通常还只能开启朝上的两个,因此在正常的使用中,它的反推力会控制120NK左右。

饶是如此,这个喜上加喜,也足以让所有目睹了今天测试的人睡不着觉了。

第一轮测试刚结束,沈首长就立即把康驰拉到一旁问道:“第二轮测试什么时候开始?”

“明天就会继续。”

“必须要你主持么?”

康驰摇了摇头:“第二轮测试主要是各种稳定性、极端性测试,比较费时费力,我打算交给翱鹰基地的工程师来主持,我们这边也会留下几个工程师配合。”

“嗯,明白了……”

沈首长表示明白后,连招呼都没打就火急火燎地离开了控制室。

很快他就来到了翱鹰试飞基地的通讯室,找到了那部红色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