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烽火燃血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93章 风陵渡和潼关(1 / 3)

作品:《抗战之烽火燃血

app2;

11月1日下午,风陵渡口。

飞龙特战队最优秀的狙击小组和最优秀的侦察士兵,孤狼与向智平趴伏在渡口东边的山林中,借助望远镜和狙击镜记录着风陵渡方向日军的布防情况。

去年3月份,日军沿着同蒲铁路南下,先后占领运城、永济,直抵风陵渡。

在风陵渡对面便是关中沃土平原的最后一道屏障,潼关!

日军曾多次尝试向潼关攻击,但是由于黄河天堑的阻拦,始终没能如愿。

自此以后,双方隔阂对峙,大河两岸炮战不绝。

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实力不断下滑,已经基本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渡河作战了。

同时,在对岸,华夏军民同仇敌忾,日复一日的抢修和加固黄河防线,在黄河天堑之外再打造一条绵延上千里的堡垒防线。

在黄河北岸,日军对晋南地区的控制力度非常有限,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在铁路和公路沿线。

山西大地上山脉纵横,而那些地方是日军无法深入的。

在控制了铁路和公路沿线的平原城市之后,日军的大规模攻势基本停止了下来,只是每隔一段时间会向山区发起扫荡。

与风凌渡和潼关互为犄角的是浩荡巍峨的中条山,这里活跃着国军数万部队,日本人对这些部队恨之入骨,但短时间内却奈何不了他们。

这便是黄河两岸大概的情况,孤狼和向智平在离开大队前出侦察的时候便已经知晓。

虽然北伐开始之后,第一集团军的主力部队也可以选择从茅津渡方向北渡黄河,第一集团军参谋部认为,茅津渡可以是一个登陆点,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的限制,不能作为最主要的登陆点。

参谋部认为大军行动最迅捷最方便的仍然是潼关和风陵渡。

只要能够顺利度过黄河,黄河对岸便是同蒲铁路,向永济和运城方向进军之后还可以控制宽敞的公路。

如今的第一集团军兵员数量庞大、装备种类丰富,大军在行动的时候对公路和铁路的依赖性较强。

尽管现在北伐的最终作战计划还没有确定下来,但是飞龙特战队已经接到了参谋部的命令。

派出多个侦察小组北渡黄河,提前摸清楚日本人的防守情况。

两人一边用望远镜观察,一边在地图上进行标注。

“轰!”

忽然,日军后方阵地上传来一声鸣响,两人同时抬头看去,只见在风林渡后方约五公里,几座小山丘的中间腾起一团浓烟。

几乎在看到浓烟的同时,黄河南岸潼关方向出现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