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02章 新科举(3 / 4)

作品:《明末称雄

但除了些特制科目外,不管明经也好进士科也好,考试的主要内容都是儒家经典。

唐朝主要是墨义、口试、贴经、策问和诗赋等,到了宋朝主要考经义、策问、诗赋等。

而到了明代时,便只剩下了经义一门了。

所谓经义,便是围绕着四五经中的义理展开的议论,如果说策问还有考生挥的作地,那么经义便无所谓个人思想,考生都惟朝廷指定的圣贤是遵。

这就跟考马列一样。

墨义则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贴经则有如现代试卷的填空和默写,考官从经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句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要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

唯有策问还算有点实用价值,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者时事的问题,考生表见解,提出对策,一般范围也较广,难道较大。

贴经和墨义比较简单,经义较难,策问最有价值。

“不用八股?”袁继咸真的很惊讶,八股是相当难的,无数读人一辈子都在钻研这个制艺技能,有些人六七十岁,都考不上秀才。

刘钧觉得这八股制艺,完全就是一种文字游戏,甚至不如诗词的价值,起码诗词是在创造新的诗词,代表着自己的思想。而八股文呢?纯粹的一个文字游戏而已。

“嗯,朕觉得八股剑走偏锋,已经走入歧途了,引无数读人穷经皓,但实际意义何在?”

“陛下,八股文做的好的人,诗词歌赋自然也没问题。通过八股制艺考试,能选取最优秀的读人。”袁继咸道,八股如此之难,当然只有最聪明的读人能做的最好。

刘钧承认这个说法,但他要说的是没这必要。

“八股也许确实能选出最聪明的读人,但却也把无数的读人引入这个歧途。科举,需要的是选拔官员,最重要的应当是选拔出优秀,适合做官的士子,而不是科举这个过程。”

换言之,优秀的官员人选,并不一定需要都是八股高手。

袁继咸有些迷惑了。

“元辅,这次科举,我希望不再用八股制艺,而是考墨义、贴经和策问。三者综合计分,加大策问的分数。甚至我们的墨义、贴经并不只局限于四五经,还可以加入一些其它的学科内容,比如算术、律法、比如一些地理、天气等生活常识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