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七件事儿(3 / 5)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一件事,就是设计部第一小组组长的工作,这个相对来说十分简单。

自从高福当了他的兼职助理之后,由于一起办公,反倒是设计水平飞升得很快。

因为每次都是高福从设计部那边带回来大家提出的技术问题,然后由陈国华给他讲解。

这可是当面一对一传授技术知识和设计技能啊,又怎么可能不突飞猛进呢?

比如现在,第二设计部正在设计研发的一款士兵突击车。

士兵突击车这款越野车,其实就是军用越野车的改进型号。

今年年初的时候,军用越野车已经实现量产计划了,光是上面发下来的生产任务要求就高达一百辆。

尽管这一百辆只是试制汽车,但其技术已经相当完美了。

特别是板簧等相关配件,由于改进过相关技术,所以军用越野车这款车备受好评。

而士兵突击车则是改进型号,也是上面要求设计部研发的新型号汽车。

后面还有牵引车等等其他研发任务。

涉及到了这些车型,技术层面的改进和更新,当然不会少。

对于高福来说,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份工作了。

第二件事,则是关于磁芯板和109型碳纤维这两项科技的生产线设备、技术培训,在六月下旬的时候,基本上可以结束了。

临走之前,严云农、赵广军、杨丽清等人还想请陈国华喝酒呢。

后者没再去了,虽说饭菜不错,但喝酒还是算了。

如果他们不说喝酒,只是单纯吃饭的话,那么陈国华绝对会去蹭饭的。

可他们的目的都不单纯,并不只是想要灌醉他那么简单,更是希望能把他带去军工厂那边。

也就是说,他们还贼心不死!

第三件事儿,则是配件研发车间和纤维科研所这两个机构,在送走军工企业那些技术员之后,终于可以回归正常了。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抓紧时间完成你们手头上的科研项目,因为从七月下旬开始,我就会从你们当中抽调人手去协助其他项目了”

这天,刚送走军工企业的人,陈国华就把两机构的技术员、大学生都召集在一起,给他们布置任务了。

“109型号碳纤维已经是过去式了,你们不要老想着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面睡大觉.”

“再说了,就一个109型号碳纤维,算个屁的功劳簿.”

“所以你们当中要是有谁敢出现这样的苗头,别怪我没有提前跟你们说,清楚明白?”

裴益民、齐北、顾崇杰等人全都齐声表示明白了。

他们敢说不明白吗?

唉!

陈大所长就是太强了,啥都要管控一二,特别是思想层面,谁敢懒惰,谁敢扯什么幺蛾子,就逮着谁不放。

而马云禄、周德龙、石新圃他们也同样面色严肃了起来。

按理说,华居佐、吴礼义、李寿同他们这些老人,其实已经拿出了很多科研产品了。

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的板簧加工设备的技术改进,再到最近的磁芯板,他们可是拿出来了不少科研产品呢。

所以完全可以说是有一定厚度的功劳簿了。

但越是如此,吴礼义他们越是谦虚。

瞧瞧人家陈国华,负责那么多项目,懂那么多技术,完成了那么多科研产品。

至今还是那么谦逊有礼,除了训人的时候,会冷着一张别人欠他几千万的脸,其他时候,那都是如沐春风的。

即便是遇到有人问他很愚蠢简单的技术问题,他也会耐心解释。

实在不行,就找其他人给这人解释一下。

生气?

嗯,不存在的。

训斥完众人之后,陈国华就让大家伙赶紧调整自己的心态,投入到后面的科研任务当中。

第四件事儿,那就是针对王宝柱、刘永芬他们八名大学生,以及薛晋权、余德词、成时若、曾抗生等五十多名北大学生的讲课了。

王宝柱他们是上午一个小时,下午一个半小时,这是每天陈国华分配给到他们的时间,亲自给他们上课,讲解疑难点。

但其实更多都是需要他们自己去学习和梳理这是技术。

反倒是成时若他们,就只有一个小时了。

偶尔可能会拖堂吧,因为陈国华总是被他们排山倒海的问题,给拖延了时间。

尽管面对这些学霸,并不需要讲得非常详细。

然而,听课的又不仅仅只是薛晋权他们这些学霸,还有刘永芬他们这些准学霸们。

尽管王宝柱、李爱民他们都是大学生,并且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

可是在智商层面,还真就是被成时若他们给碾压了。

而且就算是在北大的五十多名同学当中,也是分为三个档次的,并且是泾渭分明的档次。

其中薛晋权、董建昌、钱元兴、杨宇和他们十人是超学神层次的。

这一类学神的话,基本上是可以自学的。

所以他们来了几次之后,就来得比较少了。

不是他们给不起公交车费,也不是他们不想要吃饭。

而是他们觉得浪费时间。

至于晚饭嘛,则是让成时若他们帮忙带回来了。

次一等的层级则是,成时若、曾抗生、余德词等三十多人。

他们这个层级的人是占绝大部分,而他们跟薛晋权等超学神层级的不同,举个例子吧。

薛晋权他们可以通过自学,解决大部分的技术难点,可能会有极少部分难点,还需要陈国华提点一下。

而成时若他们这些学神,则是只能搞掂一半左右的难点,剩下的一半,陈国华简单说一下,他们也就懂了。

就好像是前文提及的酸汤面这个例子,超学神是告诉酸汤面之后,他们能有好几种解法。

但学神的话,还得告诉他们,酸汤面的关键在于姜和葱。

而第三个层级的则是杨孝如、白玉林、陈礼明、邹文启等学霸了。

用酸汤面的例子,那就是还需要告诉他们要用生姜和葱炝锅才能做出美味酸汤面。

这就是这群北大学生在学习层面的大概情况。

如果是刘永芬、王宝柱他们,其实也是学霸,但还需要陈国华再多说一步,炝锅之后再放入面条。

尽管如此,但这毕竟是全新的晶圆制造和芯片制造技术,仅仅只是理论技术难点,就很难搞了。

何况其他?

所以费时费力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六月都差不多过去了,他们掌握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第五件事儿,却是陈国华把制造好的碳纤维装备和图纸,送给了杨洪洲和萧树铁他们这些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