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玩笑和催稿(求月票)(5 / 5)

作品:《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只不过,有人高兴,就有人不开心。

一组的林志武作为副组长,最近一两个月都焦虑了很多。

特别是前段时间,陈国华跑来一组的时间,明显减少了。

只因为多了一个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里面多了一台计算机,便让陈国华经常跑这里去了。

特别是在中性质谱仪也已经完成了研制任务的情况下,林志武就更加不开心了。

可他再不开心也没有办法,只能够服从陈国华的安排。

振华研究所跟其他科研单位不同,团队合作更加重要,个人能力方面十分突出的,反倒是只有陈国华一人。

即便是超学神的薛晋权、章济川他们十人,同样也跟陈国华差了很多。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林志武这样的普通研究员,除了服从命令,也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

类似材料科研所这样的单位,遇到问题了,大家一起讨论,结果还很难讨论出来。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想要拿出科研成果的时间,明显更加漫长。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要知道,原时空的历史上,即便是北美这样的地方,那也是需要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拿出了如此优越的光刻机、离子注入设备等配套设施。

可能离子源这样的设备,对于北美来说,问题不大。

但光刻机里面的两大核心部件,光源和镜头组件,就绝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了。

镜头组件是光学层面的系统技术,涉及面十分广泛。

而光源这东西就更不用说了。

原时空的历史上,阿斯麦公司成立的时候,他们一开始使用的光刻光源是汞蒸气灯。

这东西是通过将电通过含有汞的灯泡来产生光的。

也即是说,电流加热汞,直到它变成一种等离子体,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然后利用干涉滤光片选择所需要的波长。

可是这种光源的光刻机,也仅仅可以支持一微米,也就是一千纳米的芯片制造工艺罢了。

而陈国华所需要的是一微米以下,大几百纳米或者是小几百纳米的工艺。

众所周知,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装下的晶体管越多,那么其性能自然是更加优越的。

而现如今的IBM公司也好,西门子公司也罢,甚至是仙童半导体公司,他们目前能够实现的芯片技术。

仅仅只是能够在芯片里面内置十几二十,或者是几十枚晶体管而已。

这样的芯片,性能也不是不行,但距离陈国华想要达到每秒上亿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不是说,有了一千万每秒运算速度的计算机,就可以利用芯片叠加的技术,把计算机的功能调高到上亿次。

要知道,这样的叠加,对计算机其他元器件的负荷是非常重的。

而且晶体管本身的缺点是故障率高和抗干扰差,这两点问题想要解决掉的话,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呢。

去年,更准确来说,前年冬天陈国华前往哈工大出差的时候,当时就是要解决晶体管的这两大问题。

当时面临的便是晶体管寿命短和不稳定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故障率高和抗干扰差。

后来是利用隔离-阻塞振荡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呢?

晶体管都要安装到芯片里面了,难道也还利用这样的技术吗?

明显是不能够的,技术需要更新迭代,否则的话,对计算机小型化和性能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

“好了,大家接下来稍微休息一下,下午的话,就全部去一组实验室,协助一组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陈国华抬手,制止了还在议论的赵志贤、李传璋等人。

午饭的时候,他们这两组研究员优先吃饭。

自然,陈国华也是跟着他们一起的。

但他刚坐下来没多久,邱宗岳就又再次出现了。

“国华,你是不是忘记你昨天答应我什么了?”

“领导,催稿也不是这么催的吧?您不是催稿,您这是催我的命啊.”

听到领导的话,陈国华苦笑了一下:

“我下午才有时间,到时候再收个尾吧。”

“对了,领导您来得正好,我们今天已经完成了中性质谱仪的研制工作,嘿嘿,距离芯片又近了一步.”

邱宗岳闻言,顿时大喜不已。

这个陈国华还真是福星啊,接二连三地又实现了技术突破,拿出来了新的科研成果。

“所以,你们今天中午又加餐了?我说呢,刚才走进来的时候,就闻到了香味”

“那领导您要不要来一份?”

“不用不用,我都已经吃过了.”

说完催稿的事儿之后,邱宗岳就离开了。

只不过,临近下午下班的时候,他又再次来到了振华研究所这边。

陈国华看到领导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

不至于吧?

“领导,这是论文,您赶紧拿走吧,我真是怕了您.”

“别介啊,走吧,跟我去一趟,有件事领导想找你合计合计。”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顿时迷糊了起来。

好家伙,领导要找他合计事儿?

那肯定不是小事儿呗?

既然邱宗岳都在等着他了。

所以,即便现在快下班了。

他也只能够前往衙门办公室那边。

陈国华和邱宗岳两人坐着汽车,一前一后地走进了办公室。

只不过警卫员让陈国华他们再等一等。

站在院子里,陈国华才注意到。

有好几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从办公室里面出来了。

PS:感谢大家的热情,请问还有票票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