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3)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命令被层层下达,将士们按照日常的阵型演练,迅速在战场上结成圆阵,以盾刀兵、长枪兵在前,保护内侧的步弓手。

战场的局势已经一目了然,桓熙想要杀溃张遇的左翼,而张遇索性放弃左翼,想要击溃桓熙的步兵方阵,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响彻天地。

匈奴弓骑们毫不吝惜箭矢,尽情向张遇左翼倾泻,一时间,箭如雨下。

如今的匈奴弓骑,统一在配备骑弓之余,也装备了桓熙麾下战兵弓手的标配,即一石二斗的步弓。

桓熙麾下的战兵常年有肉类尽食,而匈奴弓骑同样是以肉食、奶制品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狼山之战,之所以要射一箭,换一处地方,是因为氐族精兵的日常伙食同样不差,弓手使用的步弓,射程也与晋军战兵相仿。

但张遇的弓手可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平时少有肉类进食,故而力气不如晋军战兵、匈奴弓骑以及氐族精兵。

因此,张遇军中所使用的步弓仅为一石。

射程即真理,口径即正义,当然,冷兵器时代还没有口径这一说,但射程对于弓手来说,就是战斗力强弱的区分,而并非准度。

毕竟对于五千人的齐射来说,个人的准度并不能产生太大的影响。

匈奴弓骑的步弓与张遇弓手的步弓,足足有两斗的差距。

周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尽情施射,而不用像狼山之战的刘阏陋头一样,为了躲避对方的箭矢,射上一箭就得立即上马,变换方位。

匈奴弓骑们始终保持着与张遇军左翼的安全距离,而有晋军枪骑在旁虎视眈眈,张遇的左翼也必须保持阵型,不敢追得太快。

每当匈奴弓骑们射出两三轮,眼瞅着自己进入了敌军弓手的射程范围,又会骑上马背,但此时不用他们改变方向,只需稍稍后撤,又可以下马射出两三轮。

在持续不断的箭雨洗礼下,本就被视为软柿子的张遇军左翼已经陷入了混乱,当阵型被射出缺口,而左翼将领无法及时补上的时候,邓遐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战机。

骑兵当然不能直冲步军大阵,但对方阵型出现缺口,没有刀盾兵、长枪兵及时补上,正是骑兵冲锋的最佳时机。

“敌军已乱!众将士!随我破阵杀贼!”

邓遐举起马槊大喊道。

说罢,策马疾驰,一骑当先,身后是三千晋军枪骑以及具备近战肉搏能力的两千晋军弓骑,呼啸着向张遇左翼发动冲击。

一两百步的距离足够骑兵提速,却不足以使敌军补上缺口。

邓遐率先冲入阵中,身后的骑兵们也纷纷跟随他涌了进去,缺口越来越大,阵中的弓手失去了刀盾兵与长枪兵的保护,晋军骑兵杀戮起来,犹如砍瓜切菜。

晋军从东面杀入,而张遇左翼防御西侧的士兵是背向方阵,此时听得身后传来厮杀声,想要背过身来迎敌,已经为时已晚,又被邓遐从西侧轻易杀出,如此往返三次,早就被匈奴弓手射得士气衰竭的敌军左翼再也坚持不住,彻底奔溃。

而此时,张遇迟迟不能突破桓熙的步兵防线,战场胜负的天平,已经倾斜。

第一章带到,下一章在下午六点,谢谢大家的投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