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3)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这一次王羲之在兰亭会友,桓伟代表其父,有幸躬逢盛会。

桓熙此前抄诗不少,但大多是与谢道韫的闺房游戏之作,不曾道与外人。

桓熙此时并不知道桓伟替他讨要来这么一件珍宝,此时,他也正带在家人在渭水之畔洗濯,以去除不祥。

王羲之与众宾客道:

“伯道之诗,我更钟爱《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与诸君共勉。”

如今的晋室,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当然,女眷、随从,不在四十二人名单之中。

翌日,在征西大将军府的时候,桓温就与众人炫耀起此事,他笑道:

“《兰亭集序》当为王右军书法集大成之作。”

他从水中拾起酒杯,稍作沉吟,赋诗道: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宿此良俦。

稍作思考,谢安便已有了腹稿,他拾起酒杯,咏道: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尤其是担负北伐重任的殷浩,固执己见,不纳忠言,更是让人忧心忡忡。

只听司马兴男训斥道:

“我昨夜见你爱不释手,就知道你想要据为己有。

“别找了,是我收了起来,准备让人给熙儿送去。”

听桓伟这般说,王羲之不由微微颔首:

当然,作诗不成,自罚三杯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时年十岁的王献之与时年十一岁的谢玄。

王羲之又取一杯,重新放入水中,最终停在了桓温第五子,桓熙的五弟桓伟面前。

而王荃作为王述之女,又怎会参加王羲之发起的这场雅会。

谢朗是谢安二哥谢据的长子,谢据早逝,因此,谢奕、谢据的子女都是由三叔谢安抚养长大。

众人称善,劝其饮酒,谢安一饮而尽。

别看北方大乱,形势一片大好,但桓家父子毫不遮掩的野心,使得江东有识之士,无不为此焦虑不安。

在座之人,都懂得鉴赏,谢安更是断定,此为天下第一行书。

与梵高死后,作品才被世人推崇不同,王羲之的书法,是公认的当世第一,甚至就连前人,也难以企及。

他倒不是着急今天拿不出《兰亭集序》,不能与众人交待,毕竟尊卑有别。

“今日高朋满座,佳期难得,诸君不妨忘却庙堂之忧,纵情于山水之乐。”

王述与王羲之自小齐名,但二人关系素来不睦。

“或是府中失窃,幼道带回来的书帖被人盗走了。”

众人赞道:

“今日见右军所书,桓某初见,即惊为天人,窃以为,非此贴,不能酬家兄造福黎庶之功。

当然,最开心的还得是桓伟。

而王羲之自己虽然也有珍藏之意,但桓伟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又怎能拒绝。

众人引溪水,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其次,任由酒杯在顺水漂流,停在谁的面前,就由那位宾客饮酒赋诗。

司马兴男见状,前往偏厢将《兰亭集序》拿了出来,叮嘱桓温道:

“可得小心些,莫要弄脏了我儿的宝物!”

一旁的谢玄也很高兴,三叔谢安称赞这是天下第一行书,如今成了姐夫的收藏,等他去了长安,岂不是想看就能看到。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迤携齐契,散怀一丘。”

“何不事先与我商量!”

王献之终无所得,在众人并没有恶意的笑声中,自罚三杯。

妻子王荃执意留在家中,自然因为是其父与王羲之仇怨颇深。

众人兴致冲冲的离开军府,郗超还特意让人回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美酒送往临贺公府与众人同饮。

司马兴男摆摆手道:

实际上,天下第一行书这个概念是米芾提出来的。

明天第一章在下午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