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边关急报,张掖太守索孚派遣一军,足有二三万人,正向日勒(今甘肃永昌县)而来!”

他是要向桓熙献功,可不是为了结仇。

桓熙将赵俱扶起,安抚道:

“凉州叛乱,盖因天灾,而非长史之过,往后,我还需要你继续担任凉州长史,为我治理一方。”

毕竟桓熙将叛党及其亲族的尸体运来姑臧,所堆砌的那座京观,至今还立在了城外。

在乞伏鲜卑投降,桓熙收复武威郡后,这场叛乱的结局早已注定,司马纂就是秋后的蚂蚱,已经蹦跶不了几天。

“城中局势尚在掌控之中,府君无需担忧。”

日勒为西郡治所,司马纂怒道:

桓熙将在姑臧会盟河西鲜卑,沮渠祁复延得知消息,不甘寂寞,也想参与其中。

实际上,恐惧桓熙的又何止是武威士族,凉州西郡太守司马纂如今整宿整宿做噩梦,每晚都睡不踏实,就怕有人前来借他的脑袋,为前途铺路。

“究竟何事,居然如此惊慌。”

这样的忠臣、能臣,桓熙又怎么会让他因为自责,就此告老还乡。

“休要胡言,索孚哪有这么多的兵马!”

由于桓熙不会马上出兵西郡,自然也容他苟活,可如今索孚东出,局势也立即挣脱了司马纂的掌控,不等联军兵临日勒城下,城中就已经爆发叛乱。

原时空中,索苞堪称前凉第一猛将,以骁勇无敌而闻名三军,被时人比作关羽。

当然,被人比作关羽,不等于就能与关公看齐。

当初乞伏鲜卑叛乱,占据武威郡,随后司马纂举西郡而反,索孚也曾动摇。

长史见他不信,着急解释道:

是索苞据理力争,认为乞伏鲜卑不能成事,索孚这才坚定不疑的站在了桓熙一方。

经过一场针对叛党的大清洗后,武威郡的士族阶层惨遭重创,幸存之人面对桓熙,无不噤若寒蝉。

“西郡叛乱,罪在司马纂一人而已,与城中百姓有何关系。

删丹既下,兰池、仙提、万岁等相邻的三县守将与城中百姓见联军军纪严明,也不曾反抗,纷纷改旗易帜,向索孚、沮渠祁复延敞开城门。

索孚、索苞叔侄与如今镇守银川,深受桓熙重用的索遐同族,都是出自敦煌索氏,但是论及才能,三人之中,以索苞最为出众,哪怕连索遐也不如他。

当索孚决定为主上分忧,攻打西郡的时候,有心前往姑臧会盟的沮渠祁复延自然是踊跃加入其中,想要为桓熙献上一份见面礼。

赵俱解开了心结,自是欣然领命。

卢水胡最早源于殷商时期的西戎卢方,武王伐纣之后,卢方与西迁的彭人部落融合,即为彭卢戎。

“府君!千真万确!索孚与卢水胡人一同出兵,已经逼近了删丹(今甘肃张掖山丹县)!”

毕竟殷浩还曾被世人看作是管仲、诸葛亮再世。

正如索苞断言的那样,索孚的担心纯属多余。

司马纂在绝望之下,带着家人自焚而死。

先休息了,今天只有七千,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