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这自然不是姚苌第一次为了抢夺兵权,而向姚益生道歉,一众兄弟也跟着打圆场,姚益生只是哼了一声,撇过头去,可见,姚苌当众赔礼道歉,还是不能够让他消气。

姚苌此时也顾不得他了,问向其余众人道:

“诸位阿兄、阿弟,如今燕主准许姚氏继续统率羌族部众,又以青州刺史相赠。

“苌感其诚意,愿举徐、兖二州归附燕国,诸位以为,此事可行否?”

当初王亮与姚苌分析投奔各方势力的利弊,姚苌早已转述给众人,所有人都知道,投降燕国才是最好的归宿,如今慕容儁开出这么诱人的条件,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姚苌不满的姚益生。

姚益生与姚苌之间,只是私人恩怨,这件事情关系到姚氏的生死存亡,他又怎么会胡搅蛮缠。

三十多号人七嘴八舌的表示支持,至于姚氏背叛东晋,投降燕国,当初被姚襄送往江东为质的五个兄弟的生死,则没有人再去提及。

姚苌见没有人反对,心中为之暗喜,他又道:

“燕主命我领羌族精骑北上,与燕军一起讨伐段龛。

“我不在徐州,需有一人执掌汉军,镇守彭城。”

说着,姚苌捧起桌案上的兵符,起身来到姚益生面前,在姚益生惊愕的目光中,姚苌郑重的把兵符交到了姚益生的手上,正色道:

“没能信任兄长,这是苌的过失,我既然认错,自当改错,姚氏若想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非得我们兄弟同心不可。

“还望兄长不要辜负我的信任。”

姚益生看着手中物归原主的兵符,眼眶微微湿润。

他其实并没有想过要与姚苌争夺家主之位,就如同当初他也不曾与姚襄争夺一般,姚益生的年纪比姚襄都要大了几岁。

此前,那些从战场上逃回来的将领,都证实姚襄确实将家业托付给了姚苌,这些人都是姚襄的心腹,做不得假。

毕竟姚襄对姚苌的青睐与器重,在兄弟之间并不算秘密。

就连姚襄的妻儿都没有出面争夺,姚益生又怎会对家主之位念念不忘。

他在意的不是失去这枚兵符,而是兄弟之间不能够相互信任。

如今姚苌把汉军的兵符交还给姚益生,才是真正代表着他们兄弟之间重归于好。

姚益生抬起头,认真道:

“景茂,有我在彭城,必保徐州不失!”

姚苌颔首笑道:

“有劳兄长。”

淮南,寿春。

荀羡愁眉不展,他离开兖州前,曾留下许多的细作,相信姚襄在离开淮南之前,也有同样的举动。

因此,姚苌派遣王亮出使燕国一事,早就被荀羡所知晓。

当然,根据从淮北传回来的情报,王亮此行,是要与燕国和谈,同时讨要回姚襄的尸首。

但荀羡很难相信这种说法,慕容儁都已经亲自领兵南下,进驻到了邺城,怎么可能轻易答应与姚氏和谈。

只不过一时半会,荀羡还真想不到姚苌可能会投降燕国,毕竟那可是杀兄之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