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戏剧年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90章 聊斋(2 / 2)

作品:《我的戏剧年华

去!

老年乘警打断他这不切实际的想法,上大学是要政审的,有问题能上大学吗?

“高翔……”

一乘务员进来,却打眼就看到了江浔,要么说年轻人脑瓜子好使,一眼就认出了他。

“对,对,广告里整天看见你,我媳妇都烦了,开玩笑,她爱看着哪……”中年乘警终于露出了笑容,可是人给抓错了,他也得补偿着点人家。

“江浔同志,这样,你就在乘警室休息,中午,我们请你吃饭。”

餐车里干净卫生,白白的窗帘和桌布,服务员也是清一色的白大褂。

“服务员,麻烦您,来二斤馄饨。”江浔就这一点最好,永远也不见外,听他这饭量,中年乘警差点乐喽,满餐车的人都笑了。

“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没有的总想有哇得到的还盼望,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哦透心凉……”

中午的火车上总爱播放一些热门流行歌曲,西北风的歌声中,江浔大口地吃着馄饨。

“自从踏进茫茫人世间,穿过了春天到秋天,人生有多追求,人生有几多梦幻……”

“哎呀,我记起来了,”突然,一声叫喊吓了大家一跳,江浔一抬头,还是那位阿姨,她激动地站在江浔面前,“你就是公关小姐里的高翔……”

……

今天,上海又下雨了,冬雨。

江浔走上一辆老式客车,车厢内还是木板地板,车上没多少人,不像现在那么拥挤。

他不急着去上影厂,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气息,再找个地方吃点小吃,他是最乐意的。

雨刮器把玻璃上的雨水扫掉,再扫掉,透过车窗望去,模模糊糊就呈现出雨中的上海来。

90年代初的上海,还没有禁摩,街头随处可见三轮摩托车。

90年代初的上海,好象四处都在动迁,整个城市都是在产生着天翻地覆的转变。

这座城市,在平静与祥和中蕴藏着的勃勃生机!

“师傅,那里怎么排那么长的队伍?”南京路上,江浔看到了长长的队伍。

“哦,卖西装的,最近,林杉西装火了,穿林杉西装,不要太潇洒。”

江浔笑了。

上海是什么地方?中国最挑剔的目光、最精明的算计、最排场的作派都集中在这里,一种新货进入大上海,九死一生。

可是,上海人是穿西装的‘老鬼",他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是好东西。

江浔没急着走,他下了公交车,走到队伍的中间。

上海话他大多听得明白,这里全是来买西装的。

当初,郑厂长到中央台打广告,当时的电视台不相信他们是真来打广告的,都说‘没听说衣服还要打广告的",认为他们是一群不知打哪来的骗子。

直到郑勇钢拿出了营业执照给他们看,电视台才相信,真的有人来给衣服打广告了。”

广告发出去了,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董主任,还是再三提醒郑勇钢做好心理准备:“从来没人给衣服打过广告,你这钱很可能打水漂了。”

现在看来,这钱没有打水漂。

林杉西服,不要太潇洒!

江浔看着大幅的广告,上面有自己的形象,再看,服装店的门口,林杉员工信手把一件西服扔进边上的洗衣机里,让它翻卷滚动、上下折腾……

嗯,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洗衣机里,江浔也在看着洗衣机里的西服,冷不丁有人拍拍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