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证件到手(2 / 2)

作品:《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听到这话。

王青松轻轻点了点头。

起身来到了门口的石条边上。

李思辰迟疑了一下说道:“阿轩,对不起。”

一边说,一边递给了他一沓钱。

听到他这么说,王青松没说话,接过线数了数。

450元。

随后没什么,看了看他,想看看李思辰怎么说。

看着他的目光,李思辰这才开口说道:“这是一个人的,我舅舅他们房子烧了,这里给分配了一个90平尺的房子,不过这个要自己给钱,不是很便宜,一共3600港元,房子还在盖,他们也已经要交房子,钱也给了。所以……”

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你放心,这钱我会还给你的。我和我妹妹办好手续就去这里的制衣厂里上班,会尽快把钱还给你……

等一会去办了手续的话,我给你写一张借条。”

王青松闻言在那里思索着。

看到他的表情李思辰以为王青松不愿意,赶忙解释了一下;“阿轩,我们在老家那边,我舅舅经常给我寄钱过去,没他在,我们一家可能都活不成了。这事情,我不能怪他。这钱我和我妹妹会还你。”

听到这话,王青松回过神来。

笑道:“行,那就写欠条,还是尽快把手续给办了吧。”

这钱,还不还,他也无所谓,重要的是李思辰的态度还算不错。

欠条还是要写的。

李思辰闻言一脸的高兴:“好,谢谢,太谢谢了。半年,最多半年,我们就是不吃不喝也会把钱还给你。”

“嗯,先把户口的事情给办了吧!”

听到这话,李思辰点了点头,赶忙跟着对方回来了。

几人交流了一下,陈家华便点了点头,和自己婆子打了个招呼,从家里拿了点钱,三人便出门了。

走路在路上,经过李思辰的翻译,王青松也是明白这次逃港的事情了。

具体原因不是特别清楚。

好像是因为中英街那边出事情了,然后就好多难民一哄而上的跑了过来,数量太多了。

一开始的时候管,但是不敢管的太严了。

毕竟这些人是难民,而且也怕和对面发生冲突。

过了一段时间,上面就发通知了,过来的人,有亲友的,在亲友的担保下可以直接拿到居民身份证。

而且不用审查。

现场就办了。

至于没有亲戚的,就得去九龙界限街那边,会有人给他们安排手续和收难营,还会安排到郊外的工厂工作。

只不过工资很低,只有当地人的一半。

也就是五六十一个人月。

王青松时不时地在那里点头。

这个他知道大概,但是细节就不清楚了,不过等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这个月底政策就会取消。

凡是过来的人,只要抓到,除非有亲戚过来领人。

不然全都遣送回去。

……

半个多小时,几人来到了警署这边。

里面很热闹。

穿着绿皮衣服警察,正在一脸幽怨地对着几位大妈,被对方给狂轰乱炸。

而警署也有不少李思辰这样的人。

陈家华带人三人进去以后,给人递烟,询问办事的地方。

过了一会,对方就带着他去了一处办理手续的地方。

在人群里排队。

不知道是不是上面有通知,办手续的人很不耐烦,也很敷衍。

基本上有担保,直接就给过了。

有照片的,现场办理,没照片的,自然是要等几天。

照片,王青松还是有的。

而李思辰兄妹,来之前也是准备好了照片。

三人的手续办理的很快。

连钱都没收,两人的证件就办理了下来。

不过王青松看不懂。

因为除了名字是汉字以外,其他的全都是英文。

当几人拿着东西出来以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阿轩!这个给伱!”

出来以后,李思辰将一张纸条递给了他。

王青松接过东西看了看,这是一张借条。

上面有他的名字和证件上的住址,不过是他舅舅以前火灾之前的地址。

毕竟身份证不会因为火灾去改地址。

稍微看了一下,点了点头,将东西给收了起来,也没有说什么客气的话。

李思辰在那里笑道:“好了,总算是放心了,走吧,我舅母说她一会特地去买一只鸡,回去吃饭去。”

王青松见状则是摇了摇头:“吃饭就算了,我还有事情去市区。等有时间我再来看你们。”

他在这里没有太多的时间。

自然要去市区看看。

手续既然办理好了,那他自然也就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了。

来都来了,不做点什么,总感觉太亏了。

黄远志的事情,他还是感觉太憋屈了。

他没有在意一个拉杆箱的专利,毕竟这只是其中一个实用型的专利,以后全球到处都是。

稍微改一下,就能申请。

他想的是其他的。

李思辰迟疑了一下:“这……饭总要吃啊?”

“谢谢,真的不用了,行了,你们去忙吧,对了,这里哪里有去九龙的车子?”

听到这话,李思辰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对着陈家华询问着。

陈家华闻言自然是将他带到了汽车站这边。

火车也有,但是时间周期比较长。

在李思辰的送行下,王青松踏上了去往九龙的大巴车,重点站在九龙尖沙咀。

是九龙巴士的终点站。

一路上,绝大部分都是山区,中间也碰到许多平原相似的平地。

基本上都是荒地。

偶尔遇到一些聚集地,基本上都是木屋,只有停车地方,才有一个类似公社那样的砖木混合的街道。

出了山区,木屋的数量更多。

荒地也更多了。

这让王青松一阵奇怪。

港岛这边不是地很少吗?

这也是导致港岛房价低的原因。

可是他一路上来看了一下,大部分的地方其实都适合住人的,为什么不盖房子。

沿途,车子停了四十多个站点。

半个多小时的车,加上绕路,一共开了接近两个小时才算到达地方。

而随着车子到达城区。

王青松已经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

这里的房子说难听点,和四九城的感觉也差不多。

区别就是,四九城大部分都是四合院,规规整整,而且地势平坦。

而这里却是高低不平。

大部分还都是两层的老旧楼房。

远处能看到一些大楼,基本上也都是维持在七八层的样子,而更远处的十几二十多层大厦数量较少。

整个至少来到尖沙咀这一带,给他的感觉很割裂。

脏、乱、破败的旧房子和街道。

又掺杂着一些宽阔整洁的马路,两边是新盖的英伦风格大楼和商铺。

车子停在了一个车站门口。

王青松就算是再不懂,看着所有的人都下车,他也知道这是到终点站了。

下了车子,站在车站的门口,他尴尬了一下。

好像应该把李思辰给带着的。

现在他都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而且他的目光也被四周的商铺给遮挡住了。

来到角落。

悄悄地打开了手机,用离线地图看了一下。

还好。

就在海边,挨着天星码头附近,往南面是维多利亚港。

悄悄收了手机。

看了看旁边有饭店,直接走了过去。

先吃点东西一会再看看去哪里逛逛。

“叉烧饭?”

简体字是56年的时候才开始推行,那时候他已经上了几年的学,加上这个字很多都是差不多的偏旁。

看懂自然是没问题的。

“师傅,给我一份烧鹅饭。”

看别人吃,好像挺有食欲的。

两块五,价格好像不便宜。

听到这话,众人都将目光看向了他,毕竟这个口音太独特了。

不过很快大部分都收回了目光。

因为从内地解放以来,一直就源源不断的有人过来,各地口音的都有。

加上这段时间的逃港大浪潮,也不算多稀罕。

老板接过钱,点了点头,说了一句;“等一下!”

这个王青松听懂了。

安静的在那里等着。

而此时不远处,一双眼睛则是在他的身上,上下打量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