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该干点正事(1 / 2)

作品:《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王青松看着李思辰和人交流完以后,等人走了这才询问了起来。

“怎么样啊?”

李思辰看着人走了以后,这才说道:“嗯,问过了,这个房子刚刚交房,房子去年楼花就已经卖光了。现在要买的话只能买别人手里的。”

听到这个话,王青松抬头看了看。

这就是一栋面宽五六米左右的一栋独栋门口,大门在街道边上。

高度是18层。

在这附近已经算是比较高的楼层了。

外表是大理石贴面。

“这个怎么卖的?”

“说去年开盘的时候便宜,只要110蚊,现在要160蚊一平尺。房子都挺大的,都是400到500平呎左右的。”

听到这话,王青松轻轻点了点头。

前面查过,60年港岛出了个什么计划。

一直到65年这期间都是港岛楼市大热的时候,后面三年港岛的新建的楼盘会达到一千多栋。

到了65年以后,房价会崩盘。

只剩下当时最高房价的三分之一,大概也就六七十一平尺。

现在还不算最高价呢!

四五百平呎,也就是四十多個平方左右。

这里没公摊,也不算太小了。

他在四九城和小妹住的房间也才十几个平方。

不过对于现在的他,感觉还是太小了。

看着这条未来最繁华的街道之一的轩尼诗道,还是决定先买一间得了,反正是自己住,暂时也没有出去卖的打算。

估计只要自己不缺钱,以后也不会卖。

路上的行人非常多。

王青松四下看了看,揉了揉头,在那里琢磨着。

这里以后他可能会经常过来。

那么他就需要这边,以及九龙那边各自买一套房子,用来居住,因为香港岛和九龙还没有通车。

两边的往来不是很方便。

这是房子。

接下来就是仓库。

没有一个自己的仓库,十分不方便,不管是租还买,这都需要。

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什么样的东西在这边售卖,这个很重要。

高端的产品,他完全可以带过来。

问题是太高端的话,会引起一些人注意,到时候会有很大的麻烦。

毕竟在任何时代,科技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算他能从对面带过来汽车之类的高端产品。

问题是价格。

这边的汽车也就一两万块钱,而且中环这边明显车子非常多。

但是这个多是因为地方小。

车子的总量就那么多。

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衣食住行。

港岛纺织业空前的发达,衣服是个很好的选择,吃的也是很好的选择。

当然了,还有各种工艺品之类的。

这些没有这么惹眼。

慢慢把这边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再慢慢来,胖子不是一口吃下去的。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李思辰笑道;“走,去问问,看看哪家合适,买一套。”

因为楼的入口处,贴了不少红色的喜报。

大部分都是吉屋出租,也有一部分写着出售的字样。

出租的,不用说了,不少不缺钱的包租公,包租婆,买了以后租给人住的。

也有人完全就是炒楼花。

差不多就卖了,接着干其他赚钱的买卖。

“真的要买啊?”

“买呗!”

说完,向着屋里走去。

里面有一个电梯,此时已经有人在里面进进出出的。

“8楼!这个可以啊!450平呎。”

王青松看着喜报上的楼层嘀咕了一句。

上面还有联系方式。

只是没写价格。

来到电梯这边,坐电梯来到了八楼。

一楼两户。

还算比较清静。

门口是铁皮门。

李思成自然是去敲门。

可是敲了好一会,也没人开门,应该是没人在。

“走,下去打电话给他。”

看着上面的联系电话,对着李思辰说了一句。

三人又重新下了楼。

回到报亭这边,李思辰拿着钱过去打电话了。

没用过,但是交流一下,卖报纸的老头帮他拨通了号码,等通了以后再递给了李思辰。

王青松也在旁边时不时地应对着李思辰的询问。

过了一会,电话打完,李思辰这才说道:“马上就过来了。”

王青松点了点头,给了钱,安静地在那里等着。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时间。

不过三人之前在对面吃了点东西,现在倒也不饿。

等待中,王青松看着报纸上的内容。

眉头皱了一下,拿起报纸示意李思辰去把钱给了。

随后在那里看了起来。

明报。

只见头版的第一面上写着:火速!救命!

大大的标题,旁边写着:请立刻组织抢救队上梧桐山。

下面写着具体的事情。

那就是梧桐山边,过海以后很多人都死在了梧桐山。

所以明报发起了救援。

旁边还有一个就是:梧桐山下,惨绝人寰的标题。

这是另外一篇写这个的。

李思辰给了钱,过来看看,也是叹了口气;“要不是你,估计我和我妹妹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

上面写的可以用尸横遍野来形容。

王青松看了一会,也就没看了。

看着不舒服。

毕竟都是自己的同胞。

想着要是可以,能帮一下是一下。

随后将目光看向了后面的内容。

过了十几分钟以后,一辆车停在了街道边上,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灰白色唐装的中年人。

对方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报亭的三人,走了过来。

“就系你地要买楼?”

看上去屌屌的。

李思辰点点头,和对方交流着。

对方听完,上下打量了一下三个人,斜着眼睛看看。

最后点了点头答应一声,带头向着楼上赶去。

中间,对方一直在那里说着话。

又是8楼,又是大房子,反正是一个劲地说这个房子有多好,都舍不得卖之类的。

李思辰自然是从中翻译。

来到八楼,对方拿着钥匙拿着房门打开。

地方非常的小。

勉强能放下一张桌子的客厅,两间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各有一个。

都不是很大。

不过有个阳台,非常的狭小,也就一个书桌大小,细长细长的。

水电已经通了。

不过现在停水,得到下午四点到晚上八点之间会来水。

里面都是水泥地。

王青松看了看,感觉和周颖那边的房子差不多,比那边稍微小一点点。

自己要是和小妹在四九城有一套这样的房子,住起来还是挺舒服的。

男人还在那里夸着自己的房子。

王青松让李思辰试试还价。

最终还是没有降低一点。

见还价不行,王青松便答应了下来,因为现在港岛的地产热,是上升趋势。

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最后直接答应了下来。

决定好以后,约定的交易。

先去律师楼签订合同给定金,明天去房屋署过户、交税之类的。

总计:7万2。

王青松算了一下,自己手里有3万7,明天的猪肉和鸡蛋交易如果还是按照昨天的来弄,那就是三万,还差一点。

如果把手里两万斤的猪肉和鸡蛋都卖了,那就完全足够了。

不知道打火机会不会还要一点。

就算不够,他也不怕,有的是方法弄钱。

想到这里,三人去了律师楼签合同去了。

对方有车子,正好带着他们过去。

那家伙。

开车的时候,给人一种特别潇洒的感觉。

王青松看了看,好像……这车子,也不怎么样啊!

不过这话他自然不会去说。

来到律师楼,给了两千块钱的定金,签了一个合同,商量了一下,他也拿到了房子的钥匙。

因为李思辰两人还没地方住呢!

不过房子的水电要找人弄一下,才能住。

约定明天去房屋署办手续,房东将几人带到了房子这边就离开了。

王青松看着李思辰说道:“一会去找人把水电弄一下,这房子你们先住着,床什么的,你自己先去找人买,这里好像有旧的,钱算我借你的。”

“这……”

李思辰苦笑了一下:“阿轩,这房子太大了,这房租我也支付不起啊!再说了,我也不知道你让我做什么啊!”

听到这话,王青松笑道:“放心,不会害你,也不会让你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点底线他还是有的。

随后笑道:“至于房租……这个以后再说吧,过段时间,咱们商量好了以后,伱要是愿意帮我做事情,这房子你住着,房租就不用给了,帮我看着房子就好了。

要是不愿意嘛!那也没事,这房子到时候租给别人,你们也住,租金收你便宜点,这个可以吧?”

李思辰听完以后,沉默了。

这种好事情,只要脑子正常点,都会答应的。

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情?

不过想到对方之前帮自己兄妹的举动,最后点了点头。

要是换一个人,他还真的不太敢相信。

王青松笑了笑:“这不就对了嘛!走吧,先找人把水电给弄好,今晚就能睡就行了。后面的慢慢弄,将就一下。”

听到这话,李思辰内疚了一下。

最后还是说道:“其实……这次过来,我带钱来了,有几十块,这是我舅舅给我的生活费,我想着这点钱还了你没用,就没说这事情。”

王青松闻言倒也没说什么。

真要找到工作和地方住了,手里一点钱没有也不是个事情。

不过他还是问道:“那边的房租可不便宜啊!找不到租的地方你怎么办?”

对面九龙的房租好像都要几十一个月。

“实在找不到,让我妹回去,我去九龙城寨。”

听到九龙城寨,他眉头皱了一下。

那个地方他查过。

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乱,非常的乱。

三不管的地方,藏污纳垢,而且卫生条件特别差。

不过有个好处,那就是只要里面有空的房子,你去就可以住,也可以非常便宜地租里面的房子。

以前来不了港岛办不了户口的都往那里去。

人口密集程度,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

摇了摇头,笑道:“现在不用过去了。你去忙你的,把该买的买了,不耽误时间。我一会还要去油麻地那边有事情。”

不过不是很着急,轮渡到晚上十一点停止。

几人分开以后王青松在四周转了好一会,才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将自行车给放了出来。

骑着自行车在附近溜达了起来。

这走路和骑自行车差距太大。中环的位置本来就没多大。

人多。

实在是太多了。

不管是走在主干道还是楼房之间,只要底下有商铺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人。

这更让他决定在这里弄个仓库。

不然真的不方便。

随着车子向着山区方向骑去。

这边也是到处都在盖房子,不过除了唐楼,这边也有不少独栋的洋房,还是带院子的那种。

而往山区再近一些,密密麻麻的木屋建在了山坡上。

没有再过去了。

回来溜达了一圈。

“咦!”

王青松看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好奇地走了进去。

摩罗上街。

古玩街?

因为此时不少的店铺摆放着一些古玩。

倒是有些像那边的潘集园。

门口伸出的摊位上放着许多的大小摆件,瓷器、青铜器、佛头……琳琅满目,东西还是相当多的。

他来之前查过,这里有个荷里活街,就是专门做古玩生意的。

算是港岛的工艺品集散地了。

全世界的文物贩子基本上都是在这里买古董。

当年解放前后,很多人从内地带来的金银珠宝、各种古董字画都是在这附近抛售的。

好像最早是八国联军在这个地方,出售从内地抢来的各种东西开始的。

甚至更早追溯到清朝时期。

慢慢演变而来。

也是从这里,流出去太多太多的国宝,被放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一辈子都没办法回到自己的国家。

四下看了看,当看到不远处一个荷里活的路标,知道就这个附近了。

又能给八卦镜充电了。

本来他是准备明天房子的事情弄好,让李思辰带他过来看看的。

没想到自己先溜达到了这里。

来到一个店铺,一个穿着唐装的五十多岁中年男子正坐在那里整理一个箱子,里面是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

对于在店里看的人他也不是很在意,毕竟能买的没几个。

街道里的人非常多。

很多都是过来旅游玩耍的。

街道上有不少卖各种小吃的东西。

抱着试试的态度,他手在门口的各种古董上摸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