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1993开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十七章 如履薄冰(2 / 2)

作品:《重生从1993开始

多少人想跟李家结成姻亲,现在跟李东陵走的近的那个姓姚的丫头,她父亲姚正儒在省城也是有跟脚的,省财政厅还有汉西国投,都是人家老领导管着的,你还想强来不成?!”

现在东陵高科就是个香饽饽,谁不想跟着沾点光,哪个不想要培养出一个科技巨头的功劳?!

“收起你那点心思,”安跃国长出一口气,“我早就告诉你,年轻人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你少插手,你就是不听!

这件事你以后不要再管了,让小雪和李东陵他们自己去处理。”

汉西,姚正儒也看完了李东陵的专访,尤其是最后那段话,更是让他感觉是心潮澎湃,他认同李东陵说的,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年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在现在,都是有可能办成的!

不同的人,看到李东陵的专访,感触自然不同,有追捧的,自然有贬低的。

“人应该正视自己的位置,而不应该妄想!”

身为媒体评论人的闫立祥,看完李东陵的专访后,就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一篇长评,“我承认东陵高科是一家还算“不错”的科技公司,但也仅限于国内了,BBC记者潘恩先生,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国内科技差距,跟国外实在是太大了,可能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不止!

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要想着跟国外巨头公司对抗,而应该是学习,全方位的学习,承认别人优秀很难吗?

而李东陵却在专访中,用言语攻击质疑潘恩先生,这不是狂妄自大,不是挑起国产品牌跟国外品牌的争端是什么,除了打国产品牌吸引眼球,还有什么用?

至于东陵高科要进入汽车行业,抱歉我认为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国内是做不好工业上的皇冠汽车工业的,这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深厚的底蕴,更不提一家对汽车一无所知的公司来做了,永远不要相信会有弯道超车的事情发生!”

收笔时,闫立祥仍旧是忧心忡忡,要不是篇幅不够,他还能再写几千字,他的意思很明确,李东陵口中,未来有天国货产品卖到欧洲去,他认为完全不现实。

至于发展国货品牌,闫立祥更不支持,因为他感觉那完全就是无用功,除过浪费时间跟金钱,完全一无所获,还不如给国外品牌打工,跟国外品牌竞争,那不是死路一条?!

闫立祥感觉自己这完全是为国内公司考虑,不想让它们信了李东陵的鬼话,而误入歧途。

年轻时,他也曾经自信满满,相信能赶英超美,但一次出国考察后,看到日苯、阿美利加的现代化之后,闫立祥就彻底不相信国产品牌公司,还能跟国外公司较量了,进口跟代工是最好的选择在他眼中。

闫立祥的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多家媒体都进行了转载,而李东陵头上也出现了一个“狂人”的头衔,几乎能跟牟老板相提并论了,牟老板要炸喜马拉雅山,李东陵要把国产品牌卖到欧洲后,听到的人,感觉这俩一个比一个不靠谱,甚至后者难度更大,这不是狂人是什么?!

至于李东陵所言,未来东陵高科有机会,要进入汽车行业的话,更是被人认为是不自量力,还有人断言,东陵高科进入汽车行业之时,就是东陵高科倒下之日。

当然吹捧李东陵的声音也不小,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李东陵是十分吹捧的,敢跟微软硬碰硬,还能把电子宠物机卖到发达国家去,这次专访说的话,也极为符合他们的胃口,年轻人不就是想着能改变这个世界吗?!

鹏城莲塘的一座旧车间中,二十多个人,正在忙碌着研发着一条镍电池生产线,终于到了休息时间,领头的人出了一身的汗,拿起水杯大口的喝了起来。

坐下来后,拿起手上报纸看了一眼,他就看到了报纸上对于李东陵的专访报道,当看到东陵高科跟汽车的报道时,这人足足盯着报纸看了半响,才有些不舍的放下手上的报纸,又重新投入了对镍电池生产线的研发,而在这家旧车间外面,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的是比亚迪公司。

一架从羊城飞往汉西的飞机上,一身西装革履的任岳峰,看着手中跟东陵高科有关的资料,不管是之前的资料,还是最近的新闻报道,他都翻看了一遍,最后才放了下来。

任岳峰是李东陵,通过宁雯可那边,由港城猎头公司给找过来的职业经理人,他是名校商学院毕业,在港城多家公司任职过总经理,将港城的电视机等产品,卖到过阿美利加跟欧洲过,也跟国内公司打过交道,国内跟国外经验都十分丰富,这也是东陵高科找他来的主要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