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美利坚往事1988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17章 定价(2 / 2)

作品:《美利坚往事1988

彼此双方都希望顺利把发行的股票卖出去,也就是找到愿意接手的大型投资机构。

对于经验丰富的承销商来说,比如摩根士丹利,他们会提前评估新股的潜力。

哪些客户会对这些新股感兴趣,以及他们大致能接受的范围,摩根士丹利内部都有大概的预估。

当这个价格超出内部风险专家给出的警戒值时,摩根士丹利当然要慎重考虑是否承销此次ipo的新股。

“但是我们合作的方式是包销,这其中显然有较大的利润差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马库斯提出了质疑。

包销,顾名思义,就是承销商和上市公司签订协议,以固定价格买下全部的发行股。

承销商再把这些发行股卖给一级市场,也就是各大投资机构或者基金。

通常再次转卖的价格会高于包销价,这部分的差价就是承销商的利润。

马库斯认为摩根士丹利在故意压价,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差价,并赚取更多的利润。

理查德被这个天真的问题搞的哑然失笑,“come on,我以摩根士丹利的百年信誉担保。

我们包销的价格和转售给一级市场的价格,不会有超过8%的波动。

如果差价超过一定的比例,我们甚至可以签补偿协议。

此外,包销的风险极大,我们必须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利润。”

现如今在ipo过程中,包销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它对发行人而言风险极小。

只要和承销商签下协议,上市公司的融资基本就算完成了。

剩下的股票如何发行,以及最终被卖给谁,这和上市公司关系已经不大。

因为即使卖不出去,承销商也会进行兜底,上市公司融资的钱依旧会到账。

而在整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风险都被转嫁到了承销商身上。

所以作为承担高风险的回报,通常股票差价也会给承销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但是这个回报率基本都限制在一个范围内,比如刚刚理查德所说的8%。

这是华尔街上百年金融历史所沉淀下的规则,马库斯所担心的那种巨额差价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因为承销商在定价时,有两个互为掣肘的目标。

首先,作为公司代理人,他们希望尽可能提高给定数量的股份的价格。

同时,出于保护自家公司免于遭受损失以及维护自身市场声望的考虑。

承销商力图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售全部的发行股份。

怎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卖出全部发行股?当然定价更容易让潜在的客户感兴趣。

通俗的说就是定价低了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定价高了又影响承销商在投资机构那里的声誉。

如何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对股票有一个合适的定价,这对于华尔街来说是一门艺术。

因为有这样的制约关系存在,所以摩根士丹利并不会故意低估比特公司的估值。

毕竟差价的范围已经大体框定,而且基准价格越高,摩根士丹利赚的也越多。

1美元的8%和10美元的8%,那可是两个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听了理查德的解释,迪恩他们总算对ipo的定价规则有了比较详细的印象。

其实大卫.摩根塔勒、杜尔、瓦伦丁,以及阿瑟.洛克他们都知道这个规则。

作为风险投资人,他们参与过不止一次的ipo。

甚至瓦伦丁在去年思科上市时,就和摩根士丹利有过一次合作。

但谁又不想自己手中的股票价值更高呢?既然迪恩愿意争取更高的定价,他们当然乐意奉陪。

“好吧,理查德,你有什么建议?”谈生意嘛,坐地还价很正常,迪恩现在想听听摩根士丹利的方案。

“比特公司ipo想要筹资的资金是一亿美元对吗?”理查德已经开始让助手进行现场计算。

“是的,我们正在实施远景计划,这需要一大笔资金。”公司上市,无非就是为了加快扩张的步伐。

有了融资的这笔钱,无论是同时开发多个项目,还是收购市场上有潜力的同类公司,都是一种快速壮大公司的捷径。

“根据摩根士丹利所做的市场调研,当比特公司的股票定价在14美元附近时,我们的客户对此会比较感兴趣。

我们也联络了包括先锋领航、黑石集团、富达投资,以及德银在内的大宗客户,他们大致能吃下的股数是500万到800万股。

通过计算结果来看,我们需要筹集的资金正好在这个范围内,所以我的建议是就以14美元作为初次定价基准。”

迪恩和瓦伦丁他们对视一眼,然后给出了大家提前商量好的底线,“但是我们不想释放太多的股权,6%是我们能接受的最大让步。”

“7%!”理查德对这个数字做了些微调,“这样更有利于挂牌上市后,保证二级市场的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