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十六字真诀,小迷弟苏轼(2 / 5)

作品:《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四位将士先是陷入沉思,而后陆续应声道:

“坚壁清野,使龙州城成为一座孤城,至多围困半年,龙州士气必堕,届时攻城,事半功倍。”

“制造大量攻城器械,以绝对兵力优势强攻,挖掘地道、投毒,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以扰敌之术辅之,使敌军不得片刻安宁,再去强攻?”

“.”

卫渊摇了摇头,道:“让你们随本帅来此,其实就是要告诉你们一个道理,你等务必牢记于心。”

“但凡用兵,每至一处,主将需亲自勘查地形,这龙州城背靠长城,多山岭,依湖而建。”

“若攻此城,需多方布局,长城、决堤、强攻城镇,缺一不可。”

经由他那么一说,众人思绪逐渐打开。

如果根据地形作战的话,确实会多出一些可操作的空间。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卫渊若无张辅的教导再加上又亲身经历两次国战,只怕,论用兵之道,他还不如顾廷烨等人。

所谓练兵法,也只是因为他有着穿越者的身份,了解一些历史概括。

就是因为用兵天赋的不行,他比任何人都要重视细节,甚至是仔细到每一寸土地的程度。

嘉佑六年,十一月初旬,卫渊准备返回汴京复命。

临走之前,卫渊在延州召开‘对西夏攻防大会’,几乎是将陕西边将都召集了过来。

会议重点主要有两条。

第一,贺兰山一带防御工事建设。

第二,全面落实《对西夏攻防总略》要点。

并且,卫渊还特别指出,

“我军此前都是以防守为主,是因为缺乏战马,很难做到且战且退且进。”

“但一味防守,最终只能落得个故步自封的下场,我们即使没有战马,也可以根据地形层层阻击与骚扰西夏军。”

“比如他们的骑兵,擅长在平原作战,而我军就可换个思路,在袭扰西夏之后,躲藏于深山沟壑中安营扎寨,以地势将敌军骑兵优势瓦解。”

“所谓袭扰敌军,也是指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军,或东或西,让敌军摸不着我军行动轨迹。”

“.”

“总之一句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诸位可明白?”

他足足用了一日的时间,将某项战术的要点传授给了诸将。

包括种谔兄弟在内,许多将领瞬间都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意思,

“此前西夏军不断袭扰我大周,不就是用这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法子吗?”

“他们有骑兵优势,但我等也有地形优势,打一战就藏身于深山老林当中,他们要是敢来,战马也就失去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