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所缺的东风(2 / 2)

作品:《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汉军骑兵一路自渔阳郡扫荡到辽西郡,全凭着沿途的乌桓定居点补充军粮,但这也代表着汉军骑兵没有回头路。

继续往东穿过辽西郡,那么距离广阳郡将会越来越远,反而都快要抵达高句丽所在了。

所以眼下汉军骑兵所能选择的方向极少极少……

而根据李基早早做出的计划安排,便是要求公孙瓒率领大军在此处等待。

可,公孙瓒数日来,每天眺望大海足足五六个时辰,却是迟迟都没能见到前来相迎的海船。

‘出现差池了吗?’

公孙瓒的脑海浮现着这个念头,心中不自觉地沉重了下去。

在双方无法以任何方式提前进行沟通的情况下,两军接应出现偏差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就连公孙瓒自己都无法肯定大体什么时候会率领大军赶到此处,更别说是前来接应的海船了。

且这一处人烟稀少不假,但以着吴郡海船如此明显的目标,一旦提前暴露在乌桓人的眼中汇报给蹋顿,很可能会让蹋顿提前猜到汉军骑兵撤离辽西郡的方式。

如此一来,被瓮中捉鳖的反而很可能会是汉军。

而就在公孙瓒不自觉地开始胡思乱想,甚至考虑起现在强行冲过长城进入辽西郡塞内区域,一路往西,有多少可能将大军带回到广阳郡之时。

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十余道不起眼的小黑点。

这令公孙瓒当即有些欣喜若狂了起来……

而在那十余艘海船所组成的舰队旗舰上,孙策站在船头,迎着海风,脸上露出着肆意的笑容,高声道。

“加快速度,迎接我汉家儿郎回家!”

……

与此同时,在蓟城之中。

李基此刻所想的,无疑也是孙策是否已经顺利与公孙瓒接应。

那一支两万之数的汉军,一路转战上千里,若是就此折在了辽西郡,在李基看来可就太可惜了。

只是关于公孙瓒何时能够抵达辽西郡的南侧海岸,纵使是李基也难以准确时隔两个余月就精确计算出具体日期。

不过李基自信所推演的时间偏差小于蹋顿意识到汉军骑兵真正行踪所需的时间,这也就足够了。

所以,李基并不担心孙策会接应不上公孙瓒,反倒是有些担忧孙策那小子开船接上赵云、公孙瓒,会不会脑子一热没能把人带回来。

此前由于兵力不足,所以性格谨慎的贾诩几乎将所有水军都带去了瀛洲。

不过,海船倒是还留了大半在幽州的临时港口,为的便是幽州局势一旦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李基还能有足够的海船转运粮食与士卒。

可问题是可以操纵海船的士卒不太够,故以这段时间以来李基并没有将孙策带到蓟城,反倒是让孙策留在港口那边尽快练出一批可以操纵海船的士卒。

幸好,孙策年纪虽幼,但自造船工场未建立之前就已经住了进去,对于海船的熟悉程度绝不亚于甘宁。

因此,孙策倒也是勉强地练出了一批可以操纵海船的士卒,水战或许还不行,但起码可以依照着孙策的指令在大海之上航行了。

‘此外,也不知文和那边如何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也没有回信。’

一想到这一点,李基不禁有些忧虑,对于迅速解决地乌桓问题也是更为迫切。

李基莫名有种预感,假如自己再迟一点去瀛洲,很可能瀛洲那边就没有自己的戏份。

完全放开了束缚的贾诩,或许已经将瀛洲变成了文和的形状,届时李基再进去也多少有点显得鸡肋。

只是,保幽州容易,大破乌桓终究还是缺了一点东风。

如今,公孙瓒与赵云所率领的骑兵,将八万乌桓骑兵重新引回到辽西郡的方向。

即便蹋顿完全反应了过来,重新率领的骑兵回到蓟城之下与丘力居汇合,也需要最少一个余月的时间。

届时已是九月,距离幽州降雪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乌桓往南大肆劫掠了。

也就是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李基已经事实上保住了幽州百姓不受乌桓劫掠。

可渔阳郡、右北平郡的乌桓定居点,远远还不足以平息李基的怒火,也不足以偿还乌桓一族对汉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或许眼下以大汉的立场,不宜将乌桓一族尽数屠灭。

但蓟城下的丘力居与七万余乌桓骑兵,李基想要一口吞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