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刘彻:这逆子果然有点东西!(2 / 2)

作品:《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噗通……”

一众近侍和期门武士不约而同,下跪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经过了严格而长久的训练。

“???”

司马谈也是吓了一大跳,一双眼睛惶恐的四下张望,双腿弯弯曲曲,不知自己该不该也跟随这些近侍和期门武士一同跪下。

然后就听刘彻疑惑的问道:

“苏文,你们这是做什么?”

“陛下,下官……下官……”

苏文闻言一怔,略微抬了抬头,满脸惊疑。

之前在逐慕苑的时候,他们还能说是站的累了歇息片刻,但现在……这可是宣室殿,他们职责所在,安敢称累?

“成何体统,都起来吧!”

好在刘彻倒也没为难他们的意思,只是呵斥了一句,便又笑着看向司马迁,

“司马迁,你怎知刘据在东莱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朕的授意,自己猜测出来的?这其中的王道,也是你自己悟出来的?”

“回禀陛下,草民不敢妄测圣意。”

司马迁又躬了躬身子,低眉顺眼的答道,

“只是有些事情都放在明面上,只需串联起来便可领会,不需过多揣测。”

“草民虽对许多事情后知后觉,但回京途中也陆续知道了太室山山呼万岁,陛下惩治缑氏城和太室山一带的地方官员,陛下与太液池焚烧画法书籍,溺杀方士巫师,以及征伐西羌时祁连山山呼万岁等诸多事情。”

“若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不难看出陛下早在命太子前往东莱候神之前,便已识破了那些方士巫师的欺君之实,因此后续发生的一切必是皆在陛下的掌控之中,旨在借助此事教化万民免受欺骗,避免如此王道利器落入宵小谣棍之手。”

“而陛下之所以命太子去办此事,恐怕也是有意为之。”

“旨在借此警示太子,教导太子今后对于此事严加防范,万不可听之任之。”

“陛下的一番苦心,不该如此埋没,不该为天下人误解,因此若草民日后撰史,一定会将此事记入史书!”

这番话还真是司马迁回京之后,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推测出来的,而且他认为,只有这样的结论才能使所有的事情和动机变得合理。

另外,司马迁得出这个结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依据,那就是:

刘据和随行的人员回来之后有没有受到封赏他不知道,但有一件事却是可以肯定的,所有人都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而当初霍光在东莱表现出来的担忧则表明,这些事情本来一定是会令天子震怒的。

但回京之后,情况却完全相反,

这说明什么?

这不正说明一切都在天子的掌控之中么?

“呵呵呵呵,说得好啊。”

刘彻笑了起来,一脸赞赏的道,

“想不到朕这以为能够蒙蔽天下人的计划,竟被一个年纪轻轻未涉官场的小子看穿了,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言果然不假,伱的见识与悟性已经超越了许多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陛下谬赞,草民不敢当。”

司马迁谦逊的道。

刘彻点了点头,越看司马迁越是觉得喜欢,随即道:

“令尊推举你入郎为郎中,朕倒觉得有些屈才了,你便从谏大夫做起,朝议时承问答之责吧。”

“这……”

司马迁闻言一愣,谏大夫年奉比八百石,比他爹的六百石还高了两级,这对于他这么个初入官场的毛头小子来说,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逆子,还不快恭谢圣恩?!”

司马谈亦是怔了一下,不过他的反应可比司马迁快,当即又是一记扫堂腿踢在司马迁的腿弯处。

……

待司马迁这个新的“背刺侠”退下,不久便又有一封奏疏送入宣室殿。

此刻刘彻心情正好,案几下的脚晃得很快:

“这逆子虽然不当人子,但倒的确提醒了朕,朕的喜好对民间影响巨大,求仙问鬼之事今后必须严加防范,万不可听之由之,否则恐动摇国祚。”

而等他在看完这封奏疏中的内容,心情立刻又好了许多:

“这逆子果然有点东西!”

“前几日去了大司农,便搞了个算盘和四柱清册,将桑弘羊都震住了。”

“这才过去几日,便又从计薄中揪出了几个藏于盐铁衙门中的贪官污吏,比朕想的还要快了许多。”

“不过……”

“计薄中就能够查出来的官吏,真的有能力左右盐铁官营之事,发动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操纵朝野舆论么?”

“此事若真这般简单,朕此前又何须视而不见?”

“暂时先由着这逆子去做吧,拿几个出来若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也算是给那些人提了个醒。”

“很快这逆子就会明白,他还是太天真了……”

“届时朕再教这逆子该如何做,让他看清楚什么天子又该如何去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