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莽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69章 交易与威胁!士绅的底气在哪里?(2 / 2)

作品:《大明第一莽夫

中山侯这满满的戏谑嘲讽,傻子都能够听得出来!

但是,汤昊继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自然不会就这么算了。

“那我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士绅富裕百姓穷苦吗?”

“因为士绅享有功名特权,可以减免一定的赋税,并且不用承担徭役!”

左一刀再次给出了标准答案,或者说官方答案。

汤昊听后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又摇了摇头。

“对,但是不全对!”

“你们可以上前问问这些耕户农户,这个村子里面,大部分田地,都是谁的!”

听到这话,众将都是若所有思,似乎抓住了什么。

“没错,就是这些士绅乡绅的。”

“一刀刚刚说的不错,士绅乡绅享有功名特权,不用承担徭役,也可以减免一定赋税,但唯一说错的地方在于,不是少一些赋税,而是他们会想方设法地不缴纳赋税!”

汤昊冷声道:“因为功名特权,这些读书人可以大肆兼并田地,而乡野百姓甚至会主动将自己的田地投献给他们,宁愿做这些士绅乡绅的佃户,也不愿做个自耕农向朝廷缴税,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这一次,连汤木都露出了茫然之色。

“侯爷,这不可能!”

“他们做了佃户之后,租金多少全都是这些士绅乡绅一句话的事情,连官府衙门都管不着,要是遇上心黑的士绅乡绅,收租收个八九成,他们怎么活得下去?”

“相反,太祖高皇帝规定的是三十税一,哪怕是江南这等重赋重税之地也不过是二十税一,这些老百姓疯了傻了才会主动投献田地给士绅乡绅,不愿做自耕农!”

不得不承认,汤木到底是玩脑子的,对大明王朝这些基本常识还是十分了解。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士绅乡绅!

“你想过没有,士绅乡绅通过兼并田地,几乎掌控了整个乡野的田地,那县令想要征赋收税,是不是要跟这些士绅乡绅虚与委蛇,是不是要受制于这些士绅乡绅?”

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常识。

县令号称“百里之侯”,看似是地方乡野的第一人,可实际上这整个乡野的田地都掌控在这些士绅乡绅手中,而按时按量地征收赋税又是县令的第一要务,傻子都知道这些士绅乡绅不能得罪,否则县令这个位置就坐不稳了!

“所以,每一次官府征收赋税,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赋税摊派,士绅缙绅掌控着最多的田地,但他们又不是什么圣人,能不交就不交,要么就是想方设法地逃税少交,而朝廷早就根据一县的富庶程度划分了相应的税额,到了时间就必须缴纳相应的税款!”

“掌控最多田地的士绅乡绅不交税或者想方设法地逃税,县令完不成朝廷交代的税额,那他会怎么做呢?”

因为刚刚汤昊提及了一个词“摊派”,所以汤木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侯爷的意思是……摊派?”

“没错,就是摊派,县令会从一众士绅乡绅手中收取一定份额的赋税,不多也不少,最多可能只有三四成,而剩下那些则是全部摊派到自耕农身上,朝廷规定的三十税一,地方官府为了完成相应税额保住自己的官位,就不得不强行向这些平民百姓征收更多的赋税,二十税一甚至是十税一、五税一!”

众将听到这话,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士绅乡绅掌控着乡野最多的田地,却交着最少的赋税,所以他们可以富裕,而百姓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终日辛勤劳作,却要缴纳最多的赋税,所以他们一天比一天穷!”

汤昊挥了挥马鞭,回头环视众将。

“最终结果会是什么?”

“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流民暴涨,聚众作乱,揭竿而起……然后,轰的一声,大明王朝崩塌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满脸骇然地看着汤昊。

这已经不是什么“大不敬”的问题了,这完全就是谋逆言论啊!

“侯爷慎言!”

左一刀沉声提醒道。

但汤昊却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这才哪儿到哪儿,不要那么紧张嘛!”

“把这些话全都写下来,然后传回京师,给陛下好好看看!”

左一刀听到这话,都快要急哭了。

他能不紧张嘛?

大哥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啊!

“咱们再聊一个问题,你们说朝廷政令可以下达乡野吗?”

汤昊笑眯眯地看向了汤木和左一刀。

二人还未曾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所以全都面带茫然地摇了摇头。

“没错,到不了的!”

“说来也是讽刺得很,大明天子乃是大明大明江山的主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是朝廷的政令,却只能下发到各地道州府县,而从未抵达过县城以下的乡野!这是为什么?”

汤木和左一刀咽了口唾沫,恨不得跪在地上求侯爷别说了。

但汤昊丝毫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反而愈发兴致勃勃。

“因为乡野就是田地,而田地的真正主人,不是咱们那位皇帝陛下,而是这些盘踞乡野掌控田地的士绅乡绅!”

“士绅乡绅掌控着乡野田地,他们就掌控了百姓,因为百姓想要活命就得耕种出粮食自给自足,而想要耕种就要田地,所以百姓不得不听命于这些盘踞乡野的士绅乡绅,所以这些士绅乡绅掌控了乡野话语权,他们才是这些田地的真正主人!”

这番话后,左一刀彻底麻了,他也不在乎什么了,立刻掏出了小本本,将中山侯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全部记录在案。

嗯,至于送到陛下面前,陛下会作何感想,那就不是左一刀该关心的事情了。

俺也很无奈啊现在!

“事实上,自前宋开始,地方上就有许多‘士大夫’阶层,他们拥有着大量的田地田产,掌控底层百姓的生死与舆论大权,而前宋皇室都是一些软骨头,竟选择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最终结果就是士大夫愈发肆无忌惮,掌控了朝堂话语权之后就开始争权夺利、党同伐异、排斥异己,致使前宋朝政愈发混乱国力愈发衰微,耗空了前宋王朝最后一丝气数,最终大好河山落入蒙古蛮夷手中。”

“而蒙古蛮夷比起前宋就要简单直白得多,他们清楚想要坐稳中原江山还是得依靠这些士绅缙绅,所以蒙元朝廷直接采用“包税制”,只要这些地方士大夫按时给官府缴纳一定钱粮,他们也不会多问一句,压根就不管底层百姓的死活,这就让士大夫更加疯狂地兼并田地,更加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最终引得天怒人怨,一朝国祚不足百年!”

汤昊越说越疯狂,甚至脸上都带有狰狞之色!

“可这些士绅乡绅士大夫呢?王朝更迭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我大明的忠臣,而且分布各地乡野无所不在,大明立国初期他们才是田地真正的主人!”

“这些士绅缙绅勾结地方官府,垄断地方田地,控制地方人口,掌握舆论导向,甚至上下勾结通过科举控制地方人才来源,向朝堂源源不断地输送家族子弟,从而形成一个个地学阀豪族,也就是所谓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而随着他们家族内有人登堂入室,进入朝堂平步青云,成为他们在朝堂之上的代言人,这些学阀豪族还会更进一步,继续兼并田地掌控地方,仅是那江南一个豪族就兼并了万亩良田,现在朝堂之上这些衮衮诸公,哪家名下没有个良田千亩?”

“哪怕他们自己不贪腐受贿,不侵占民利,但是他们背后的宗族家族呢?苦心培养你读书习字平步青云,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去做那圣人的吗?”

“比如那三杨,他们的家族,至今在当地都是数一数二的豪族巨擘;再比如现在朝堂之上的这些大小九卿,动辄家族名下都是千亩良田起步!”

顿了顿,汤昊又看向了汤木等将领。

“当然,还有你们这些勋贵亦是如此,不过勋贵数量毕竟是少数,而天下官员何其多也,天下士绅何其多也,每一次科举大考平均到一个县,都会催生出一个进士、一百名举人和三百名秀才,这些可都是拥有功名特权的士绅啊,试想一下当大明王朝一百年后,又会出现多少士绅乡绅呢?他们又会兼并多少田地呢?”

汤昊目光深邃,幽幽叹了口气。

“士绅缙绅为什么敢给皇帝陛下叫板?”

“掌控朝堂话语权,掌控乡野话语权,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啊!”

当写到这句话的时候,左一刀的手都开始忍不住发颤了。

顺着汤昊这个思路想下去,科考三年一次,正常人寿命五六十年,那这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士绅乡绅兼并田地,大明有多少田地让他们去兼并去侵占?

到最后,还能剩下几个自耕农,还能剩下几亩田地?

“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流民暴涨,聚众作乱,揭竿而起……然后,轰的一声,大明王朝崩塌了!”

汤昊先前说的这句话,犹如平地起惊雷,轰然炸响在每一个人的耳畔!

直到此刻,左一刀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他奋笔疾书,力求将汤昊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立刻传送回京,上呈到圣前!

皇帝陛下,必须要知道这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