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莽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78章 主动请缨(1 / 5)

作品:《大明第一莽夫

“你要亲自去?”

朱厚照难以置信地看向汤昊。

“为什么?”

“你明知道眼下局势不容有失!”

皇帝陛下本能地就想否决这个提议。

因为现如今的朝堂局势,实在是太过凶险了一些。

正是这个该死的野人,提议解除藩禁引宗室力量入朝,对抗文臣缙绅。

朱厚照是真的听进去了,也是真的鼓起了勇气,尝试着驾驭甚至是掌控这两股力量,让他们的争斗处于一定的控制之中,不会彻底搅得朝堂大乱。

然而,朱厚照心中清楚,如果他驾驭不住,如果他这位皇帝陛下玩脱了,那大明王朝将会面临史无前例的空前危机!

好在有野人一直陪在身边,他甚至连清河船厂都交给了左一刀镇守,只为了眼下这场大局。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你明知道那朱宸濠密谋造反,这个节骨眼上你还要离京?!”

朱厚照厉声怒斥道,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野人会如此冲动。

“究竟是为了什么?”

“野人,你为何对那倭国怀有如此之深的敌意?”

为什么……吗?

汤昊闻言一怔,他并不意外朱厚照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为什么会对倭国抱有如此之深的敌意?

但凡是个汉家儿郎,都永远不会放过这些杂碎!

汤昊沉吟了良久,最后换了一种朱厚照可以理解的说辞。

“昔年以铁腕著称的太祖高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武力解决倭寇问题,当时驻防福建的名将周德兴也表示,“集水师于澎湖,乘北风而进,旦夕可灭倭奴也”,不过那时的大明北有残元未灭、南有五溪蛮乱,考虑到忽必烈折戟沉沙的前车之鉴,太祖高皇帝最终选择了运用外交途径来解决中日争端。”

“洪武二年,大明外交使团抵达倭国九州岛,传达太祖爷“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的战争威胁,可惜的是,大明的国书在还未抵达京都之前,就被盘踞九州的倭国南朝怀良亲王给截留了。”

“这怀良亲王是倭国后醍醐天皇的儿子,为人刚愎自用,他对明朝国书中“四夷之君长”、“酋帅”等轻蔑的言辞颇为不满,随即处决了使团中的主使吴用等五人,还拘禁了副使杨载和吴文华达三個月之久,太祖爷的第一次招降以失败告终。”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大明始终误以为这怀良就是“倭国国王”,为此太祖爷还拒绝了倭国北朝足利氏,从洪武七年就年开始连续六年进献的诚意十足的朝贡,因为太祖爷眼里,足利氏不过是区区一个军阀,泱泱大国岂能与乱臣贼子建交。”

“所以终太祖爷一生,大明都始终以怀良亲王为谈判对手,要求倭国政府制约袭扰无度的倭寇,然而怀良亲王所代表的南朝在倭国内战中始终处于弱势,巨额的军费开支和控制地域贫瘠的物产,令他们根本就无力处理倭寇的问题,因此倭寇对大明的滋扰始终没有中断,双方也没办法达成一致。”

朱厚照脸上充满了不解,他不明白此刻野人说的这些,跟野人痛恨倭国有什么关系!

“这之后太祖爷已经对倭国国内的政局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位自学成才的“马上天子”甚至填了一首乐府诗《倭扇行》,以表达对这个流氓政权的鄙视,太祖爷在诗中不仅指责倭国政府“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更嘲笑怀良亲王“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不过即便如此太祖爷并没有兴趣去改造日本。”

“因此,虽然他感叹“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怀良国书中“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的建议,将倭国划归大明“十五不征之国”之列。”

朱厚照耐着性子听下去,可是他终究还是忍不住了。

“野人,你究竟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