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莽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86章 元日战争(1 / 2)

作品:《大明第一莽夫

东海海域,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

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的往倭国方向行进,气势磅礴。

主舰福船上面,汤木、左一刀、安国、陈继祖、雷雄等将领聚在一起,此时正在研究着倭国的地图,商讨着这一次征讨倭国的细节。

“历史上胡元曾经两次远征倭国,不过两次都运气非常的不好,都遇到了飓风,损失惨重,以失败告终。”

安国这个人喜欢读书,所以在诸将里面算是学识渊博的那个。

在讨论征讨倭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历史上那胡元忽必烈时期,胡元朝廷两次远征倭国都以失败告终的事情。

安国看向众将,试图引起他们对水战的重视。

“昔年蒙古铁骑兵锋席卷天下,忽必烈继承汗位,开始行用“汉法”,以中原皇帝自居,并采纳阿术、刘整的建议,重视水军训练,力图弥补蒙古军队的短板。”

“而后忽必烈想要征服这个隔海相望的海外小国,多次派遣使臣前往倭国却都无功而返,随即忽必烈失去了耐心,意识到倭国“执迷固闭,难以善言开谕”,坚定了对倭用兵的决心,现在想来也是忽必烈为了组建水师选的一块磨刀石罢了。”

蒙古铁骑骑射无双,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但有得必有失,正因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所以自然不习水战。

喜好“汉法”的忽必烈也是个枭雄人物,为了攻灭有淮水阻隔的南宋,迫切地想要弥补自身军队的这块短板,所以给麾下儿郎们精心挑选了倭国这個海外目标,试图检验磨砺自己的水师军队。

“这第一次远征倭国之战,胡元规模是高达两万五千人的蒙汉军,以及八千高丽辅军,一度杀入了对马岛、壹岐岛等地,随后开始了登陆战,结果遭遇了倭人的顽强抵抗,就连元军左副元帅刘复亨都中箭受伤,元军选择暂时撤退到海上,却不料大风骤起,战船失陷于飓风之中,将士死伤无数,船只也焚毁无算,最后元军仓皇撤退,共计折损了一半兵力,自此胡元第一次远征倭国以失败告终。”

“这之后忽必烈又多次派遣使团前往倭国,试图让其臣服,然而倭国竟然将胡元使团直接斩首示众,这期间前宋王朝已经被忽必烈彻底攻灭,胡元接受了前宋朝廷大量的水师战船和军队,所以他向前宋降将范文虎、夏贵、吕文焕、陈奕等询问日本是否可伐,他们都赞成。”

“于是在崖山海战的第二年,忽必烈再次开启了第二次远征倭国计划,这一次规模比之先前更加宏大,忽必烈下令由忻都、洪茶丘指挥蒙、汉及高丽军四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称为东路军,范文虎率前宋降军十万人从江南出发称为江南军,两军会师于倭国壹岐岛,然后直取倭国。”

“胡元两路军兵力共计高达十四万人,足见忽必烈踏平倭国的决心,然而东路军在登陆对马岛时竟然再次遭遇飓风,死伤者不计其数,上岸后屠灭了对马岛倭人,紧接着进军壹岐岛,竟然再次遭遇风暴,又有不少将士死伤,后东路军在志贺岛登陆,不出意外地遭到倭人顽强且坚决的抵抗,双方鏖战良久,最终劳师远征加上异地作战的东路军屡战屡败,而且东路军内部开始流行瘟疫,不得不退回至壹岐岛,等待范文虎的江南军抵达。”

听到这胡元东路军的惨败,在场诸将不由都变了脸色。

虽然说这其中有几个因素不容忽视,比如劳师远征军心疲惫,比如异地作战敌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不管怎么说,那可都是横扫天下的蒙古大军啊,怎么就战败了呢?

而且还是他娘地“屡战屡败”!

你就不能赢那么一两次,好歹也能提升士气啊!

此外就是那个爆发于战时的军中瘟疫了,这是所有将士都为之胆寒的东西。

军中瘟疫也比较常见,尤其是这种异地作战,喝了倭国的水吃了倭国的米,很容易就会造成水土不服然后生病发烧拉肚子,或者说作战的时候被砍了一刀导致伤口感染,反正军中瘟疫爆发的缘由简直不要太多,而一旦真正爆发之后那可都是致命性的,对军心打击前所未有!

所以最后这四万东路军不出意料地直接惨败,连像样的战果都没有。

一众将领此刻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

四万胡元东路军都打不过,自己这一万大明京军战兵,真能覆灭倭国吗?

一时间,众人都收起了对倭国的轻视之心,转而对战事开始担忧了起来。

安国对众人的忧虑表现,就好像没看到一样,继续自顾自地开口。

“这江南军从庆元、定海出征,动员的船只多达三千五百多艘,时人称“隋唐以来,出师之盛,未之见也”,不过搞笑的是,江南军船队一度偏离航向,驶至耽罗(济州岛),直到东路军惨败退回壹岐岛后,江南军先锋船队这才抵达壹岐岛与东路军成功汇合。”

“然而不等元军重振旗鼓继续进军倭国,松浦党、彼杵、千叶、高木、龙造寺、岛津等各方势力组成的数万日军直扑壹岐岛,试图歼灭东路军,双方血战数日东路军总算是胜了,随后便放弃了壹岐岛,前往平户岛与江南军主力会师。”

“正当会师后的胡元大军经过休整准备集结所有兵力,猛攻倭国展开登陆战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恐怖飓风却突然到达,洪涛万丈涌山起,元军船队停泊的地方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江南军的大船,江南军死伤超过半数,反倒是高丽小船得以保。”

“幸存的元丽联军官兵集合于近旁的小岛上,东征诸将为下一步如何行动而起了争执,一众将领最后带着直属部队再次选择撤退,那个范文虎更是被飓风摧毁了斗志,直接返回了高丽,舍弃了十数万大军,元军至此军心彻底溃散,忽必烈第二次远征倭国也以失败告终。”

“这之后忽必烈对东征倭国失败之事耿耿于怀,很不甘心,此后多次遣使招谕和筹备征讨,然而最终都因为重重阻力而宣布流产,主要还是因为江南的动荡以及与安南的战争,再加上元廷内部守旧势力坚决反对,就连忽必烈的皇太子真金都反对继续东征倭国,直接促成了胡元弭兵一事,直到忽必烈驾崩,东征倭国一事彻底叫停,再无人提及。”

简单叙述了一遍胡元东征倭国的惨败后,安国提及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这两次战争,致使胡元内部根基不稳,导致江南民间怨声载道,不少人发动了反元起义,反倒是因为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所以倭国士气高昂,尤其是那几次莫名其妙产生的飓风!”

“倭人认为在第二次战争中,正是因为那几次突然产生的飓风,摧毁了蒙古远征军的斗志,这才使倭国得以渡过难关,这种胜利使倭人产生了一种幻觉,确信自己是在神佛庇佑下的国家,不受诸国之攻,延绵不断,叫做什么神国思想,而那导致元朝大量船只将士覆没的飓风也被倭人称为“神风”!”

神风!

庇护倭人!

不受诸国之攻,延绵不断!

听完了这整个胡元远征倭国的战争经过,就连汤木和左一刀等人都不由暗自心惊。

难不成这些卑劣倭人当真是有这“神风庇护”?

不然为什么第二次战争里面,那十数万蒙古远征军竟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莫名飓风?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突然出现的飓风袭击了船队,蒙古远征军又怎会军心沦丧,最后连打都不敢打了,直接就撤退宣布了第二次远征战役的失败?

十数万大军一旦顺利登陆的话,就算是慢慢平推也能将这弹丸小国给推平了吧?

一切都是那些飓风!

或者说倭人口中的……神风!

所有将领全都看向了主心骨,大明中山侯汤昊。

他们迫切地想要从自家侯爷口中证实,倭人是不是当真有神风庇护!

不然这仗他娘地该怎么打?

己军可是只有一万人啊!

汤昊笑眯眯地看向安国。

诸将听完安国这些话,军心有些动摇,这是汤昊没有想到的。

他方才之所以没有出言制止安国,起初是想借安国之口警醒众将,不要掉以轻心,打仗不是儿戏,而是会死人的。

不过现在看起来,安国的警示有些过头了,以致于这些家伙都心生不安了。

还是得自己开口啊!

汤昊看向众将,笑呵呵地开口道。

“在海上作战,天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不仅仅是飓风,连风向、风速都是极为关键的东西。”

“很多时候,逆风和顺风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比如倭国的小船只能顺风而行,而我大明战船却可逆风而上,若是得风向相助,那即便在海面上遭遇倭寇也没有战败的道理。”

大航海时代早期的海战,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抢占上风向,因为这个时候大家的造船水平都差不多,没有什么跨时代的先进战舰,一切都只有看风向作战了。

若是抢占了上风向,船的速度可以更快,同时自己的火炮射程可以更远,反之在下风向,船的速度会非常慢,火炮的射程也会变短。

“胡元那忽必烈远征倭国,两次都非常的倒霉遇到飓风,结果自然就不用说了,远征倭国的胡元大军因为台风死伤惨重,就像安国刚刚说的那样,这些莫名其妙出现的飓风摧毁了胡元将士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