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莽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10章 杨一清(1 / 2)

作品:《大明第一莽夫

汤昊成功了。

皇帝陛下金口一开,正式重建五府。

说是重建,其实并不恰当,因为五府官署衙门等机构还是存在的,先前只是形同虚设罢了。

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除亲军指挥使司外的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卫所,主要职责即领军作战、训练军队、管理屯田、掌管军籍、推选将领等等。

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之袭替、优养、优给等项,所属皆上报于府,府再转送兵部请选,选定后,经府下达都司卫所,首领官之选授和给由,皆由吏部。

其它如武官诰敕、水陆步骑之操练,军伍之清勾替补,俸粮、屯费与屯种之器械、舟车,军情声息,边腹地图文册、薪炭荆苇诸事,移与相关机构会同处理,各府只有统兵权,调兵之权在兵部,每逢战事发生,由皇帝命将为帅,调领五军都督府所辖卫所之兵佩印出征,军还即归印于朝,兵回卫所。

总而言之,五府本身就是一个专门为武勋将士服务的军事机构,尤其是五府执掌武将勋贵的任免升迁,拥有推荐的资格,配合六部百司维持朝堂的正常运转。

这才是当初太祖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的意义所在。

汤昊率领新任都督官们走进了五府衙署,然后毫不客气地坐在了主位上面。

随之是英国公张懋、保国公朱晖等高等武勋,他们本身也有着都督官身份在身,其次再次仇钺、安国、常阔海等人,汤木此刻还在镇守济州岛,等待朝鲜方面同意进行东海贸易。

汤昊扫视众人,然后开始了任务安排。

“先不要急着高兴。”

“兵部是否会从中作梗,我们还不知道!”

这句话,直接给众人泼了盆冷水,先前的欣喜也变成了忧虑。

文臣缙绅的手段,他们可是亲眼目睹过。

哪怕皇帝陛下开了金口要重建五府,但只怕文臣缙绅不会这么乖乖地交出手中权力,首当其冲者就是兵部。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五府应有的权柄一一收回。”

领军作战这是特殊情况,只有遇到战事的时候,由皇帝命将为帅,调领五军都督府所辖卫所之兵佩印出征。

训练军队这属于朝廷的特派任务,如洪武十九年帝命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商翯,往河南、山东二都司训练军马,这种特派任务还有其他诸如工程营建、地方屯田、募兵、军粮调运等等事务,都是为战事而服务。

所以除开这二者外,五府的基本职权,主要在后面三项。

“第一步,抓屯田!”

汤昊看向了马永和邓伯颜。

“屯田乃军队利益的保障。”

“军屯可以确保将士们的利益,而今天下军屯大多被权贵士绅所侵占,所以希望二位可以狠抓此事,本侯会向皇帝陛下请旨,任命二位出巡天下清查军屯,不管是谁胆敢侵占军屯田地,要么还田,要么抄家,明白了吗?”

马永和邓伯颜急忙躬身领命,没有任何意见。

他们二人此次能够封侯,全赖中山侯之功,这侯爵可是世袭侯爵,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啊!

从今以后,二人也算是步入大明中枢权力核心层了,足以光宗耀祖的那种。

马永还好,毕竟他们家先前没什么传承,但是邓伯颜不一样,他可是开国名将邓愈后人。

邓愈天生魁梧,勇武过人,十六岁领兵抗元,后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太祖朱元璋,太祖赐其名为邓愈。

后这位名将追随太祖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集庆,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

大明立国之后,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后于洪武十年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并配享太庙。

说实话,邓愈功绩无疑是开国名将里面都可以排进前列都那一批。

老邓家也因为邓愈的开国之功而位列公爵世家,子孙世代承袭,可以说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然而传承到了第二代,邓愈子邓镇承袭申国公爵位时,受到李善长牵连,邓镇因为是其外孙女婿夺爵被杀。

至此,卫国公历一世一代;申国公历一世一代,老邓家彻底失爵。

直到此刻,因为中山侯的鼎力扶持,邓伯颜凭借扫平倭国之功,得以封爵济宁侯,这对来说意义太重大了。

因此哪怕到了现在,邓伯颜眼眶都是红的,看向汤昊的目光里面充满了狂热。

屯田一事交给了马永和邓伯颜,汤昊也可以暂时放心。

其次就是这军籍管理了,汤昊则是看向了仇钺和张懋。

“祖父,军籍一事,想来还要您亲自出手了。”

“我会亲自去找那杨一清,所要各都司卫所军籍,然后仇钺你负责清查这些卫所军籍,天赐和继祖他们会配合你,揪出那些害群之马,不管是冒领吃空饷的还是隐瞒不上报的,我们必须弄清楚各个都司的具体兵力情况!”

仇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老国公张懋。

这种清理军籍的事情,自然还是交给老家伙来做比较好,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更别提人家以前还主持过修史这种读书人的活儿,也算是经验丰富了。

张懋没好气地瞪了汤昊一眼,连他的壮丁都抓,这个孙女婿真是一点不尊老。

不过他也能够理解,毕竟现在五府缺人,尤其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

诸如马永、邓伯颜他们,可都是汤昊一次次征战沙场培养出来的年轻武勋,要说军功这方面还是差点意思,资历就更不用提了,所以还是需要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坐镇,才能让人放心。

至少张懋和朱晖等人也感受到了汤昊对他们的尊重,没有直接将他们老牌勋贵给直接架空。

随即就是最后一项,推选将领。

“这一次有功将士名单,包括先前数次征战等,你们尽快拟定出一份详细名单,本侯负责跟吏部交涉,最好给这些儿郎挣一个卫所军官的位置,各都司都需要安插进我们自己人。”

“重建五府不是只有一個中枢这么简单,天下各都司都必须听从五府号令,认可五府的领导,不然我们重建五府就没有任何意义!”

众人听后连连点头,这是应有之理。

以往五府形同虚设,文臣缙绅已经将手伸进了地方卫所里面。

比如那个山东都司指挥使边雄,就是出身官宦世家,得了背后的河间边氏相助,这才一步一步爬到了山东都司指挥使的高位,后面更是与文臣缙绅勾结在一起贪腐谋利,甚至暗中与倭寇进行走私贸易。

最后,汤昊看向了一众心腹。

“今日之后,你们大部分人都会有自己的职责,或是独当一面,或是镇守一方。”

“不管是封侯还是拜将,这都是你们追随本侯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应得的,但是有一点本侯希望你们记住,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勾结士绅,否则休怪本侯不念旧情!”

初心是什么?

自然是打垮士绅缙绅!

这是汤昊不能容忍的一条红线。

他不希望自己带出来的武勋,刚刚有点出息了,就为了钱财利益而勾结士绅缙绅!

如果真有人这么做,汤昊也不介意,亲手宰了他!

一众武勋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将此事牢牢记在了心里。

“日子还很长!”

“北虏尚未平定,我等仍需努力!”

“本侯不希望看到,将来出兵北虏时,少了你们其中任何一个!”

众将听后热血澎湃,全都神情狂热地看向中山侯。

或许,追随中山侯汤昊,是他们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正当这个时候,有人前来禀报,兵部尚书杨一清亲自过来了。

汤昊闻言嘴角一抽,不过见还是要见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五府想要重建,还得看这位大司马的意思。

人家要是铁了心地从中做梗,那麻烦可就大了。

很快众人识趣离开,前去忙着各自的任务。

汤昊在衙署值房接见了兵部尚书杨一清,这位大司马脸色铁青地走了进来。

“本官要喝茶!”

“没有!”

“汤昊,你这个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