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临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22章,碰撞(2 / 2)

作品:《临夏

代宗启苦笑一声,却道:“我知道自己,不是写通俗的料,大概会继续考科举。”

各人说着打算,又小聚一会儿后,纷纷告辞,这个小团体至此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

还是那句话,因利而聚,必因利而散。

甚至,这些人都早有心理准备,他们也是知道的,逆风翻盘的设想固然美好,但极难做到,更多只是想着阻挡通俗一时是一时,没想到拖延都是不成,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现实。

等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离开,仲宗典回屋坐下,拿出笔墨纸砚,决心改变风格,写一部不同于以往风格、顺应形势、讨好读者的通俗。

他是聪明人,自然看得清看清形势,打不过就加入,这种转变,心态还摆得极正。

咚咚咚!

正在构思时,敲门声响起,有人找来,竟是书香阁的洪应亨,就是刘掌柜大儿子刘洪文的那个狐朋狗友——洪应亨。

“洪掌柜,稀客,坐!”仲宗典见此人到来,心中有些猜测,倒茶。

洪应亨进门,喝了盏茶,便道:“仲兄,今日之后,通俗彻底放开,《水浒传》势必在城中掀起热潮。我预估,这股热潮可能在二三月间,但之后就会有新的问题,一个是书商疯狂印刷,市场充满《水浒传》竞争激烈,难以真正赚到银子,另一个是读者如痴如醉读完《水浒传》,无更好的作品来读……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还会愈发突出。”

“洪掌柜不愧是能将生意做到这个地步,果真是走一步,看三步,我的看法与洪掌柜所见略同。”仲宗典更确定了对方来意,却也不主动提,拿捏着道。

洪应亨只能继续开口:“今日登门,洪某有一事央求,等二三月后,演戏必将国人竞相追阅,然书市之上,类似书籍寥寥,仲兄就没想过做什么?”

至此,他的来意已经呼之欲出。

仲宗典知道上赶着不是买卖,依旧在拿捏,装糊涂道:“所谓书商,无非以书逐利,奈何即便通俗放开,当今文人也以写正统诗文为乐,少有创作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此事,难难难啊!”

显然,这是在自抬身价。

“哈哈,既无人写,我此来,正是邀请仲兄操刀,写一部通俗,届时,定能填补稿源之缺,解百姓读书之渴。”洪应亨目光灼灼看向对方。

仲宗典早已不是热血上头的小青年,会被忽悠,慢悠悠喝了口茶,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继续拉扯:“鄙人才疏学浅,没写过通俗,恐怕难当重任,洪掌柜就没问一问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等人?”

“仲兄何必自谦?我来找仲兄,自是认定仲兄最好,只要仲兄肯写,价钱好说。”

洪掌柜咬咬牙,伸出五根手指:“我愿出到这个数字,等书籍销售,若是反应良好,更愿给予一定分成。”

仲宗典眼睛一亮,这诚意已经很足了,不过还是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试试?”

当然,人家这么优厚的条件,他也要展现些本事出来:“其实,洪掌柜看法是对的,你道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四人如何?”

“如何?”

“庄育清真心反对通俗,跟不上时代,注定会被淘汰;荣才林上谄下傲,如今想写通俗,却放不下架子,好似写通俗已经是对读者恩赐一般,我断定此人成不了;李公孺性情谨慎,却有些小家子气,混口饭吃容易,大红大紫却不太可能;代宗启此人,眼光有,脑袋也足够清醒,可唯独文笔不够,以往拿着忠孝模板,写一写那些忠孝戏剧尚可,如今通俗就不行了,已打算重走科举之路。

而仲某不才,恰恰文笔够了,又愿意放下身段……”

仲宗典挺直胸膛,当仁不让道:“我题材已经想好了,就以《精忠录》为蓝本,创作一部叙述岳武穆业绩的,模仿《水浒传》演义风格,以史为纲,补史之余,将正统之史通俗化,补以个人想象、见解,以成。”

“好好好!”洪应亨听闻这话,当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仲宗典此人清醒、理智,此次也没有随意发挥,拿出以往最拿手的忠孝部分,又肯放下身段,转变为演义风格,我对此书大有信心。’

他信心大振,走之前,还送上了一个礼物:“仲兄可还记得白日的小子?那人名叫方临,是轩墨斋活计。仲兄也不必计较,或许不久之后,轩墨斋都会都倒了,也算是为仲兄报仇了。”

送走洪应亨,仲宗典重新坐下,想到白日的事情,微微摇头:“今日白天那小子,坏了我好事,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是我的机缘也说不定。”

“通俗大势到来,我若能写下第二部演义,必能赚得盆满钵满,说不定还可凭此青史留名。”

他喃喃着,心潮澎湃,借着这股冲动在纸上下写下书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这本书,行文模仿《水浒传》,和以往风格迥异,沉下心讨好读者,又引用史家论述,以第三者身份对进行评点、注释,抛弃老一套,鲜明体现出演义的创作风格。

然后,他想了想,又将《精忠传》岳飞的二十一道奏章,三篇题记,一道檄文,还有书信、词找出,预备收录入作品。

如此之下,仲宗典写得飞快,热血澎湃。

……

聪明人不只方临一个,书香阁洪应亨、仲宗典同时盯上通俗的风口,可以预见不久后的将来,《三国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两本通俗演义将将会轰然撞上,不知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