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临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53章,返乡(2 / 2)

作品:《临夏

随后,就是乌拉拉起身,一起出去了,跟打仗似的,不过一般不多久就会回来,又在这里择菜剥菜了。

方临看到这一幕,笑了笑,在欧夫子、欧夫人旁边坐下。

“方临,成婚后有什么感觉?”欧夫子问道。

“大婚当日的感觉,神圣、虔诚,具体不太说得出来,却一生难忘。婚后么,感觉就是心中定了下来,总觉得有喜事,心里甜甜的,也更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更成熟了些。”方临想了下,这么道。

欧夫子听了,哈哈大笑,笑过之后道:“岁月长,人生短,要将短暂的人生活出些意思,就需要遵照老祖宗这些传统,方才有趣,显得庄重。”

“我十几二十几岁,心中抵触传统,认为传统的就是陈旧的、迂腐的、不可取的,喜欢新的事物,与时俱进,跟随世道变迁。后来才知道,世道变迁,向前发展和传统是不相抵触的。”

方临听着这些,点头认可,人生的确需要一些仪式感。

大夏礼仪之邦,影响了几千年的礼仪,深深刻在了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吃个饭、喝个酒,都有讲究,有个说法,是丝毫不缺仪式感的。

“欧夫人身体可好些了?”方临看到旁边的欧夫人停下,问道。

“还是那样,身上……唉,不说它,不说它。”

欧夫人身上有莫大痛苦,心里有许多苦衷,除了在欧夫子面前发一些小脾气,在外人面前,却从不吭一声,也仍是穿着得体,干净整齐,头发服帖滑顺,从不让头发在头上散沙沙地飘起来,尤其是生病后,每日必要洗澡,洗过后,就香露在身上抹一点点,遮掩胸口的异味。

方临暗叹一声,说了自家最近可能回去小和村,会将香露多做些留下。

“难为方临伱了,还想着我这口子呐!”

欧夫子道了声谢,又说着:“好,回去好,回去看看是对的。”

欧夫人听了,颇为不舍,感伤说道:“我这身体啊,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你们回来……”

“这是说的哪里话,欧夫人你肯定能看到,我想着,将来还能听到我们孩子叫您奶奶呐!”方临这般道。

“好,真要有那时,我就帮着你娘带一带。”欧夫人目光柔柔说着,眼里有着点点的光,仿佛真看到了那一幕。

呼~呼!

这时,风大了,欧夫子门前那棵桂花树,花瓣开始凋零,飘落如雪。

……

因为准备回一趟小和村,方临对城中产业做出安排。

蒲知府那里,去拜访了一趟;董祖诰那里,也去了一次,对方正在潜心准备春闱,说了此事,请对方看顾着些书肆生意,董祖诰自然答应,说让他放心,会留心盯着。

徐阔老那边也是,同样去了一趟。

说来,去徐家还碰上了徐贤文,这小子手上拿着一沓卡,雄赳赳、气昂昂回来,如斗胜了的大将军,原来竟全是赢别人的,还想和他商量卡片回收卖钱,让方临哭笑不得。

……

最后,方临去拜访了刘掌柜,请他帮忙照看些书肆经营上的事。

见到方临,刘掌柜很是热情,还留饭了,这一次刘老太终于不像从前在店中,饭菜分量十足。

方临问道:“刘掌柜,最近过得如何,店里事情卸下来,你们老两口是不是清省多了了?”

“说起这事,唉,从前在店里,还不觉得,如今才暴露出来,我那两个儿子还好,都孝顺,可两个儿媳妇……”

刘掌柜长吁短叹:“方临啊,你方才看我那口子,都瘦了很多啊!你想不到她伺候我那二儿媳妇生娃有多累,原本在店里,只是做做饭,缝补鞋衣服,去了二儿媳妇家,要照顾二儿媳妇,还要照顾几个小孙子,二儿媳妇觉得她没带好,孩子一哭,我那二儿媳妇就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可你说,这带娃娃哪里能不哭一下?帮着带了,不但没有功劳,连苦劳都没有,你又说不成,人家怀着肚子,我那口子气都气瘦了。”

方临听着,想起刘洪儒难怪有时就在店中住下,不想回去,原来是这么回事,亲娘、怀孕的媳妇有矛盾,两头为难。

“要不掌柜的,你们两口子去洪文哥家?”他建议道。

“我那大儿媳妇,也不是省心的。两个儿媳妇整天担心替那个做多了,替自己做少了,吃了亏。我们两口子,也不是不想带孙子,可实在不想看两个儿媳妇脸色……别人都说媳妇难当,可我们这公婆的,也受气,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嘛?也是我们脾气好,太好了,好过头了。”刘掌柜摇头。

方临听着,只能安慰:“您想开些,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凡事别太往心里去。”

“可不是?罢了,不说这些了。这人活着,都有烦恼,只是别人家的看不到、听不到,我家其实已经相对好多了,至少两个儿子不偷不抢,不嫖不赌。”

刘掌柜摆手:“我也想开了,知足啦!这世道安定,吃得饱,穿得暖,比书上的大唐开元盛世还好,就希望,这盛世莫要太短,如大唐一般很快乱了……我听说,北方鞑子……”

他是人老成精的,话里话外,显然有所预感。

“辽东鞑子啊!”方临摇头道:“如咱们大夏,这么大的国,别人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若只有外患,就是衰落,也会是一点点沉下去,可就怕……”

他顿了下,没继续说就去。

“就怕家里自个儿斗起来。”刘掌柜却是说出来了:“我恐怕是看不到那一幕了,只可怜我的儿孙。唉,只希望这太平日子能长些,再长些。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

和蒲知府、董祖诰、徐阔老、刘掌柜等一一告别过,这晚上方临回来,说了已经联络过商队,三天后出发。

方父、方母听了都是高兴。

“这在外面啊,过得好,想村里;过不好,还想村里。小和村是根儿,怎么都离不开。”

方父顿了下,又道:“毕竟祖宗埋在那儿呐!”

方母、田萱已经在商量着,这两天还要买什么东西,带回去给方爷、方奶、其他三房作礼物,以及帮耿家、城中留的其他小和村人家捎带的东西。

……

三日后,方临一家、方传辉、方赫,跟随联络好的商队,带着大包小包,启程离开淮安府城。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