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我怕风浪大?(1 / 2)

作品:《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你们好!」

方言和李村葆一路走,一路聊。

路上偶遇士兵,相互亲切地打声招呼。

李村葆回了个军礼,然后一脸羡慕地看着深受战士们欢迎的方老师。

「我们继续,刚刚聊到哪儿了?」

方言侧目而视。

「说到战争和和平时期军旅文学的差别。」

李村葆接着话题往下聊。

「军旅文学跟战争文学不一样,战争文学聚焦在宏大叙事的战略战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有胜有败的战争战役……」

方言道:「而军旅文学,姓"军"为"兵"。」

「就像您在那天会上讲的,要把关注点回归到普通战士的身上,撇开模式化的英雄主义,哪怕写英雄,也要注重英雄的成长性。」

李村葆虚心地请教何解。

「不错,比如,从新兵到老兵。」

「再浪漫一点,从孬兵到兵王……」

「甚至从入伍前的不学无术,到入伍后经过军队熔炉的锤炼,变成了浪子回头的战士。」

方言掰着指头,一一举例。

李村葆眼前一亮,「还可以有娇生惯养的少爷兵,经过炮火洗礼,变成战斗英雄。」

恭喜你都会抢答啦!

方言笑道:「你看,军旅文学把重心放在人的成长性,是不是就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胜读十年书。」

李村葆不无感慨道:「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个题材狭窄,没有多少施展和突破的空间,听完您讲的军事文学新理念,才意识到自己浅薄了,没想到军旅题材是这么一片开阔地。」

「没错,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方言停下脚步,抬头望天,然后问他有没有创作的想法,要不要约个稿,约吗?

「方老师!」

李村葆说自己手头上现在有三个东西。

一篇叫《月照军营》,是爱情题材的军旅文学,一篇暂时没有名字,写的是一个英雄将军的戎马生涯,算是典型的英雄主义战争文学,还有一篇,是关于自卫|反击战的故事。

方言先是大喜,但听到有两篇,早在座谈会召开之前,就被《解放jun文艺》给预订了,心里咯噔了一下,不会被抢了先吧?

「那篇自卫反击战的,他们没看上。」

李村葆不无遗憾道。

「没看上?」

方言内心松了口气。

「编辑说写得太尖锐,犯了忌讳。」

李村葆尴尬道:「他们不敢发。」

「写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就不敢发?」

方言饶有兴趣,让他说说。

李村葆一脸严肃道:「这是我有一次到前线部队采风的时候,听战士们讲的,一个从农村入伍的连队干部,家里条件很困难,欠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账,他在上战场前,在写给妻子的信里交代,如果自己战死了,要坚强地活下去,家里欠的账可以用抚恤金来还……」

说到此处,眼眶微红,哽咽了下。

方言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村葆说自己把故事讲给编辑们听,但不愿意发表,只把另外两部作品挑走了,「希望您不要介意,我们部队作家是有规定的……」

「理解理解。」

方言摆了摆手。

部队作家的稿子要优先供给军队出版社。

「谢谢您的理解。」

李村葆难为情道:

「就剩这个了,但问题在于触及到阴暗面,不知道您要不要?」

「要!为什么不要!」

方言斩钉截铁道。

「这,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我们《十月》要了!」

「您可要想好了,如果真的把这个故事发表了,您和《十月》可能要承担一些风险。」

「恐怕不只是风险,还会是风浪。」

方言反问道:「关键你这个作者敢写吗?」

「敢!您要敢发,我就敢写!」

李村葆说:「不瞒您说,本来我最想写的就是这个,再听完您讲的军事文学新理念,我就更想把这个故事写成,发表出去。」

「你这个作者都不怕,我又怕什么呢?」

「你要是敢写,我就敢发!」

方言不以为然,我怕风浪大?

你忘了我方小将以前是干什么的!

《大秦之裂变》的风浪够不够大?

《苦恋》的风波够不够大?

风浪越大,鱼越贵!……

跟李村葆签署约稿合同之前,方言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章守仁和张仲锷,毕竟,一个是副主编,一个是中长篇小组组长,全都是自己的上级,必须听听他们的意见。

「你们觉得怎么样?」

「岩子,我觉得不妥。」

张仲锷不想重蹈覆辙,让《十月》再经受一次《苦恋》风波,也不想让方言冒这个险。

「我觉得没那么严重,至少不会像《苦恋》那么严重。」方言说,「相反的,如果成功的话,绝对会是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发轫之作,《十月》也就能站在这次新浪潮的潮头。」

「我也有这种感觉。」

章守仁语气里透着丝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