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1 / 2)

作品:《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李村葆走红,完全在方言的预料之中。

但出乎方言意料之外的是,自己这个责任编辑也能跟着走红。

《文学报》、《燕京日报》、《华夏青年报》等报刊,甚至文艺单位,都想找他来聊一聊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理念和方向,王朦更是喊他来《燕京文学》编辑部,好好唠唠军事文学。

许多机关、学校因为邀请不到李村葆,退而求其次,邀请方言参加他们的读者座谈会。

就连方燕的学校、方红的挂面厂,也托她们来说情。

方言是能推就推,不能推的才去参加。

这几天,根本没法去《十月》编辑部,就怕有记者埋伏在附近,打他个措手不及。

「岩子刚刚来电话,说被章书ji点名参加由作协举办的文学讲座。」

回到办公室,张仲锷面对众人说:「分享《高山下的花环》的组稿经验。」

章守仁不禁失笑道:「嚯,又一个,岩子这阵子可够辛苦的。」

田增翔感慨说所有人都预料到《高山下的花环》会火,但没想到能火成这个样子。

章守仁问:「现在咱们加印了多少?」

「已经加印了55万册。」

田增翔道:「我估计还得继续加印,这回的销量可能不是150万册,而是160万册。」

章守仁、晏名等保守派罕见地没有反对,而且觉得他这个激进派太保守了。

张仲锷道:「岩子这回,又立了一大功。」

「对了!」

田增翔说自己陪着方言,在送李村葆去火车站的时候,他们又达成了一个合作共识。

就是把李村葆目前已有的军事文学作品,以及创作谈文章,《〈高山下的花环〉篇外缀语》,整合成一个「文学作品选」,名字就叫「高山下的花环」。

「岩子这个主意好!」

章守仁拍手称快,「乘胜追击,机不可失,这个机会咱们可不能错过。」

晏名笑了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田增翔道:「岩子还说,序言方面可以用现成的,我们直接收录冯老、刘老对《高山下的花环》的评论,作为代序。」

此话一出,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章守仁不无得意道:「当初咱们俩向陆社长和苏主编建议,把岩子抢到咱们《十月》来,现在看来真的是明智之举啊。」

张仲锷感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岩子这后浪,劲头真大。」

「陆社长、苏主编跟我商量,要给岩子加加担子。」章守仁说:「准备把"编辑室副主任",以及我兼着的"散文组组长"都交给他。」

「岩子要去散文组?」

张仲锷一愣:「中长篇这摊子呢?」

章守仁说,方言依旧担任中长篇副组长。

只不过,《十月》目前最薄弱也最没起色的就属散文组,打算让方言兼着,发挥他在散文上的所长,像之前带动中长篇组一样,也带动散文组崛起。

当然,也是在给方言酬功。

立了这么多的大功,不进步怎么行呢!……

接连数天,在《十月》编辑部的授意下,《高山下的花环》开始被各大报纸连载。

《工人日报》、《大众日报》、《桂西日报》……

全国各地出版的报纸和刊物,都在极力地争取转载,一个个电话打到《十月》编辑部。

不过,方言、章守仁等人相当地冷静。

过犹不及,授权连载的过多,反而会影响到这一期《十月》的销量,这一次编辑部可是牟足了劲儿,要冲一把150万册这个小目标。

好在《文汇报》,之前在方言《暗战》、《潜伏》的宣传上出了大力,凭着这层关系,才得到了转载的机会,成为整个沪市唯一一家能连载《高山下的花环》的报纸。

《文汇报》的订阅用户,也有幸第一时间看到《高山下的花环》,龚樰家也是其中之一。

「哥,你看好了没有!」

龚荧放下手中的画笔,回头一看。

「快了,快了,就差一点了。」

龚除摆了摆手。

「那还要多久啊,我画都快画好了。」

龚荧撇了撇嘴。

「你与其找我要报纸,不如干脆去找爸爸要杂志,报纸上的只是连载。」

龚除无可奈何道。

「杂志早就不在爸爸手里。」

龚荧幽怨说杂志已经被龚母霸占着,从发行到现在,自己就只看了一回《十月》。

「小荧!」

龚樰放下了毛笔,「不可以这样说妈妈。」

「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