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心愿归宿 / 章节正文阅读

作者的话 第一百零六~一百一十二章回顾(3 / 4)

作品:《心愿归宿

有准确数字的是渐近率而不是力的强度。但是有公式的是力的强度,而不是渐近率。决定抽象的是具体,决定具体的是抽象。

与渐近率有关的因素不止20个,但是前面那些太琐碎,不再分析,后面那20项是有顺序的。

前两项都是相关变量,愿望本身和产生愿望的因素,各有六个。

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有、无分别记为0和1。

第六项第七项,可与不可,分别记为-1和1。

第八项、第九项,愿望本身是否可控、实现愿望是否可控。

第十~第十四项是连在一起的。

有多少个产生愿望的理由,有多少个实现愿望的理由,这都容易理解。

有多少个没能实现愿望的理由,这个详细说一下:假如有的人的愿望是一夜暴富,但他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

第十三项是愿望没有实现,会损失什么。

第十四项是如果可以实现愿望,你愿意损失什么。

第十五~十七项是连在一起的。

愿望在心中存在了多久、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花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值得。

第十八~二十项是连在一起的,讨论的都是实现愿望的情况。

徐萦则“这个公式连接了思维和现实、精神与物质”,其实,这个公式连接的还有书内和书外、人物和读者。

第二十六章里长江王说“我个人认为渐近线和职业无关。此外……”她说的那番话很长很长,比赵妤曦讲的还长,因为赵妤曦只讲了16项,长江王讲了20项。

“虽然如此,但他们还是没有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力量,这可不是有外人陷害、阻碍他们,而是他们自己陷害自己。”赵妤曦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是非常骄傲的,她的语气都变了,原文:越说越激动,赵妤曦最后像是吆喝一样把话说完了。

从赵妤曦的观点和语气中足以看出她对力量不足的人的态度(研究院把不到过渡的人称为普通人,但文中的“普通人”不是指不到过渡的人称为普通人。按照旁白的描述,两位主角也是普通人)。

————————————

第一百一十章《你我的力的强度》

两部分。

第一部分,徐萦则和王虹予的交流。

王虹予不干涉徐萦则的日常生活,这是早就写过的事。

“因为女儿以前说过慕正光和自己是同事且两人同级,就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她少了许多担忧和顾虑”,现在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她少了担忧和顾虑。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徐徐萦则的思想足够成熟,二是多一个人帮忙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