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好圣孙!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四十四章 身败名裂(求月票)(1 / 2)

作品:《大唐好圣孙!

得到李象许诺的李漱,对于李象留下的摊子更感兴趣了。

李象也很满意,只是一个头衔的许诺,就能收获一个免费的劳力,这何乐而不为呢?

画饼这件事,他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只是和后世无良老板不同的是,李象这个饼,画完了是真的打算实现的。

这一次李景仁从草原回来,带回来的货物,首先要经过一番消化,然后在大唐内地换成适合草原的货物,等到开春之后,再前往草原进行贸易通商。

这十多万斤的羊毛,暂时交付李漱处理,让她紧急赶制一批御寒的衣物出来,以备军需。

至于这些牛羊……李象倒是在琢磨,看看能不能选育出一批奶牛和奶羊。

众所周知,肉蛋奶拉满才是强身健体的王道。

至于说乳糖不耐……这毛病不是终身制的,单纯就是喝得少,喝多了就习惯了。

婴儿都能消化乳糖,只是有些人长大之后不喝奶了,相应的消化酶就不会产生,就变成了乳糖不耐。

而且要相信自然选择的力量,全大唐的人都喝奶,有人喝不了的话,那他的基因自然会被淘汰。

西方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小,是因为以前普及牛奶的时候,不耐受的基因被淘汰了。

草原人更是如此,从来都没听说过什么不耐受,毕竟日常食物就是各种奶制品,什么奶豆腐奶茶之类的,早给喝好了。

再说了,你喝这牛羊奶就算跑肚拉稀,也总比特么吃观音土啃树皮强吧?

把这个计划和李漱说了,结果却被李漱揪住耳朵一顿扭。

扭完之后,才意识到李象是无心的。

于是李漱安慰了李象半天,又是哄又是揉的,可算是把李象给哄好了。

其实要不是李漱扭他,李象都没意识到这事儿得避讳一下。

回宫之后,李象的第一站是立政殿。

毕竟商队回来这么大一件事,总该向李世民禀告才是。

“阿翁,李景仁已经带着商队回来了。”李象对李世民报告道:“出发之前,收购货物用了六千三百贯,在草原一共收购羊毛十一万三千四百余斤,剩余的实在是拉不回来了,于是便改为收购牛羊等牲畜,总共收得羊二千三百四十六只,牛一千五百八十头,马两千三百匹。”

“这么多?”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文选》,惊愕地问道。

“没办法,草原人实在是太热情了,还是阿翁的面子大。”李象笑嘻嘻地说道:“听说是大唐的商队,回纥首领吐迷度和契丹首领大贺窟哥一人送了一千多匹马,并且还派人护送商队回到大唐。”

“喏,那些护送商队的草原人,现在就在酒楼当中吃饭呢。”李象又补充了一句。

商队要犒劳,这些草原人免费派来护送的人手当然也要酬谢。

大唐毕竟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总不好无视人家的热脸——当然也要有度。

“倒是有心了。”李世民颔首表示对他们的肯定。

瞧瞧,什么叫天可汗的气度啊。

一句“有心了”,就仿佛是天经地义一样。

李象再一次地从阿翁身上学到了什么叫做宠辱不惊,还是要多和他学习一個啊。

“年后征讨高句丽,你便先随我到洛阳。”李世民又重新拿起手中的《文选》:“你不是想要水师吗?水师就由你全权负责。”

“行啊。”李象倒也不推辞,笑着说道:“阿翁您就瞧好吧,看孙儿给您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哼。”李世民笑了一声,没有接着说话。

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这一职,肯定是不能给李象的。毕竟他现在年纪很小,不能服众,还是让张亮去兼任吧。

有老将去把握,这样才可以万无一失嘛。

得到一个名头的李象喜滋滋地离开了立政殿,等他回到东宫的时候才忽然意识到,李世民并没有给他具体的职务,只是让他全权负责水师。

难不成这老……阿翁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很有可能啊!

李象在东宫抑郁,山东士族的商队也来到了草原之上。

“叔父,这一次能行吗?”崔鉴迟疑地问崔挺之道。

崔挺之老神自在地坐在马车当中,以手抚须,一副世外高人的风范:“当然能行,草原上最短缺的,莫过于茶叶;草原上最无用的,莫过于羊毛,以有用换无用,怎么能不可行?”

崔鉴不解地问道:“难道草原人就没想过用羊毛取暖吗?”

“草原人一般是把羊皮连着毛一起做成皮草,并不是单取羊毛。”崔挺之不厌其烦地给大侄儿讲解着。

崔鉴还是不太明白:“既然羊毛能够做皮草,那为何在草原上还会是最无用之物?”

“呵呵。”崔挺之笑得很神秘,崔鉴这求知欲明显满足了他的说教欲:“你有所不知的是,想要做皮草,需要将羊杀掉而后取皮毛,一头羊从羔羊长到成年能够做皮草,需要多久不需要我和你说吧?”

“做皮草是一次性的,而羊毛就像是你的胡须一样,可以重新生长出来。”崔挺之指指崔鉴的下巴:“前阵子你刚刚剃的胡须,这不是又长出来了?也没见伱去了一条命。”

崔鉴摸摸长出不少胡茬的下巴,明明是离开前刚剃的,却又开始野蛮生长了。

一般来说,男子结婚之前是不蓄须的,这一点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中就有体现,毕竟上面还画着刮脸匠呢。

“原来如此。”崔鉴恍然地冲着崔挺之叉叉手:“小侄受教!”

崔挺之得意地笑笑,没有再说话。

不多时,便到了薛延陀的地界。

看到五姓七望的商队,薛延陀的牧民们都欢呼起来。

“看啊,是大唐的商队!”

“是啊!大唐的商队来了!”

“这下咱们有茶叶喝了!”

听到牧民们的欢呼声,崔鉴挠着头问道:“叔父,他们这是在说什么?”

能听懂草原话的崔挺之掀起帘子看了一眼,笑着说道:“他们啊,这是在欢迎我们来到草原。”

“果然如此!”崔鉴喜不自胜地说道:“看来这茶叶的确是草原急需的物资,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如此高兴。”

崔挺之捋捋胡子,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笑容却是出卖了他的心情。

这一次,十拿九稳了啊!

他们一路行到薛延陀的可汗牙帐,面见真珠可汗乙失夷男。

听说是大唐的商队来了,乙失夷男大喜过望。

上一次大唐商队在回纥的时候,是按照部族分配的货物,他们薛延陀分到的那些茶叶,也只够坚持到开春的,根本就不太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