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个都不停点头。

人得将心比心,他们吃的米面菜都是姜家给的,整日看着姜家把客人往外送,他们哪里还能住得安生,倒不如尽快腾地方,不让姜家为难。

拿定了主意,老李头让大伙收拾东西,自己去了姜家说要换地方住。

可冯氏却从未生过这心思,自然是不能答应。

“李叔,既是当初把你们安排进去,我家就不会再把宅子收回,不然成啥人了。”冯氏连忙起身拒绝。

小糯宝更是不允,小脑瓜摇得像拨浪鼓:“不可,李爷爷,你们是村里需要照顾的老人家,比外面任何一位客人都要紧,哪里有为了给外人行方便,反倒把自己人往外赶的道理!”

“我……”老李头听得心窝口一热,沟壑的眼角,忍不住淌下两行老泪。

这糯宝,真是个会暖人心的好孩子,值得上全村都这么稀罕。

只是慕名而来的客人越发多了,若是再以屋子不够为由,将客人拒绝,那就是有银子不赚脑子坏了。

小糯宝捧着下巴,转了转心思。

反正她早看出,姜家的福善堂有财源广进之兆,这生意迟早是要做大的,莫不如就以此为契机,扩建福善堂,做上大买卖!

老李头本还想要再犟一会儿,可最终拗不过姜家,只好满怀感激,先回老人堂了。

等他走后,小糯宝已经为生意算好一卦,她满意地嘟嘟嘴巴,这就叉腰仰头看向全家。

“娘,咱家就在村子里,多盖几个大宅院,连成一片,打造一个全新的福善堂吧!”

姜家人听了都不由期待。

冯氏心口发热直点头:“好,好!娘也觉得客人明明能多招,结果就因为屋子不够把人往外赶,实在太憋屈了,就听我闺女的!”

吴大夫行医之事给了糯宝提醒。

若想要生意更好,便既要给老人们提供乡野田园,又要让他们享受到,城里有的方便与保障。

所以她不仅要扩大福善堂。

还要为日后入住的老人们,提供专门的杂货铺子、浴池茶馆、戏台雅座,以及可以随时照顾的丫鬟婆子、进城采买的跑腿小厮等等。

这些都需要更多的人手。

而乡亲们自然是受雇首选。

于是,小糯宝挺胸抬头,雄赳赳地赶去学堂,这就召开了村族会。

在得知糯宝的想法后,村长和老张头都欢喜不已,若真如此,岂不是村里每家都至少有一人,能在福善堂找到活计?

那他们村,可就要超过青泉村,成为十里八乡最富庶的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