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不老长春(1 / 2)

作品:《童年售后,武林群侠传1.0

可陆雨晴还没出言,那小孩却已吓的杀猪式的惨叫,想要逃跑却又不能,被掌柜的一只大手,扼紧了肩头,既疼且惧,因此大声惨呼。

陆雨晴心中不悦,喝道:“你先放开他,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将舍利子寻回来,你折磨小孩子有什么用。”可陆雨晴手上无力,要不是掌柜听她所言有理,倒还真不会就此放手。

可毕渊却早就瞧不过眼,不等掌柜放手,挥袖子一拂,那掌柜手掌一麻,只好放开了顽童,可虽然放开了,却仍不死心,但那顽童溜得好快,一骨碌便朝大门走去。

阎丹生眼疾手快,反手便扣住了小孩脉门,他也不发力,以免被当成跟掌柜一般的德行,口中却道:“为了你这小子,闹得鸡飞狗跳,既然是你拿去的,有心也好,无意也好,总得还了给人家,人家掌柜说不定,还会请你饱餐一顿。”

那掌柜满心愤懑,本想说,老子怎么会请这要饭的小叫花子,但一来不敢得罪贵客,二来生怕这顽童抵死不从,相较之下一顿饭菜算得了什么,大不了把餐客吃剩下的残羹剩饭,赏了给这乞丐小儿也就是了,当下强装欢颜,慢悠悠地道:“对极,对极,小兄弟先将舍利归还,饱餐一顿绝无为难。”

可任凭陆雨晴软语宽慰也好,阎丹生循循善诱也好,甚至掌柜一会儿好言相求,一会儿呵斥怒骂也好,这顽童却说什么也说不出,舍利究竟身处何方。

说来说去,别说掌柜暴跳如雷,就是陆雨晴也全无耐心了,不悦道:“小弟弟,那东西不好玩的,你还了给这位掌柜伯伯,岂不两全其美,何必闹得大家都不快活。”

哪知那顽童竟然结结巴巴的道:“那玩意儿我只当好耍子,丢到了宫城的城堡之中了,现在再找,也是找不到了。”

掌柜怒不可遏,提起凳子便想打死这个顽童,可毕渊早就拦在顽童身前,喝道:“事已至此,你打死他又有什么用,倒不如想想法子,怎么将舍利找回来。”

但大伙聚在一起,实在也没有好法子,毕竟宫城之中,戒备何等森严,想要混进去便十分为难,更何况偌大的地方,想要寻一个黑不溜秋,毫不起眼的玩意,更是大海捞针一般。

陆雨晴心中好奇,问起掌柜,店铺之中怎会有舍利子呢,掌柜虽然心中烦恼,还是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约略说了。

原来七十余年前,有一名得道的天竺僧人,游历各国,到处开坛说法,处处受人敬仰,后来行至少林寺中,与寺中高僧畅谈佛法,也怪寺中竟有僧侣,为讨当地官府欢心,将这位弘扬佛法的高僧,说成了身居法术,能令人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术士。

驿马一站一站的狂飙,终于将这个消息,传入了明宪宗朱见深的耳中,但凡皇帝,莫不沉迷万寿无疆,天保九如的美梦,便是当年的成吉思汗,亦因此广寻能人异士,将当时的长春真人奉为上宾。

但与宪宗的这场会面,却给这位天竺僧人,带来了不小的祸患,有人猜度是他为人耿直,说了逆耳之言,或是触了朱见深的了什么霉头,最后竟被轰出宫来。

此事虽然为人愤慨,但巍巍皇权,一介僧侣又能有什么法子,可就在这日深夜,这位天竺僧人遇上了宫中的追杀,但他年纪已老,不免反应迟钝,尽管武功出类拔萃,可架不住围攻他的官差,什么下流手段都用,因此受了不小的内伤。

若是有地方躲避,再请名医诊治,这等伤势绝不致命,可追捕者络绎不绝,天竺僧边打边逃,一时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他是有德高僧,又不能拦路抢马,迫不得已连接了二十余战,不但内伤难愈,也已成了油尽灯枯之境。

好在他运气尚可,跑到沿海的一处船坞之中,船坞之中有少林派的俗家弟子,早先就识得天竺僧,当即将他藏在船上,立刻启航出海,这才免过一劫。

在船上,这位少林俗家弟子,取了金疮药给天竺僧外敷了,但治疗内伤的药物,却哪里找去。

天竺僧自知寿元将尽,将自己这几日来的经历,详详细细的说了,原来这宪宗皇帝,迷恋贵妃万氏,而这万氏的年纪,比朱见深大了将近二十岁,因此皇帝下旨,命天竺僧不论用什么法子,也得让贵妃重获青春。

这可难倒了天竺僧,当真是无计可施,他又不会撒谎,只好坦言,自己并无返老还童的能耐,朱见深骂了他一顿,却也并未加害于他。

可这贵妃万氏,本是不敬鬼神之人,却因断了念想,而怀恨在心,派出侍卫势要将这妖僧就地正法,天竺僧不敌逃窜,没过几日便一命呜呼。

这位少林派俗家弟子姓石,法号飞光,本想将天竺僧带上少林寺妥为安葬,但天竺僧临终之时曾有遗言,说道不愿将尸身埋骨异乡,求他将遗体火化,带回天竺安葬。

石飞光本甚不愿这么麻烦,但天竺僧另有一项秘传,乃是一套瑜伽密乘的上乘武功心法,也一并传授给了他,如此大恩,由不得他拒却,可天不作美,船只行至琉球国之时,遭遇一场狂风。

石飞光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终究没能将天竺僧遗愿完成,但他牢记此事,折断了天竺僧的一根食指,奉为舍利,便想送归天竺。

奈何石飞光并非脑筋灵活之人,误将渤泥国当成了天竺国,以致生了误会,但渤泥国举国信奉佛法,也早知这位天竺高僧大名,当即开坛大办法事,倒也并未含糊。

渤泥王室越是隆重,石飞光越是不起疑心,就此重回中土,参研上乘武术,几十年来无心外务,武功突飞猛进,倒也从未过问昔日往事。

但石飞光到了老来,几个儿子忒不争气,虽都蒙父亲传授武功,但练来练去,总是跟父亲差着老大一截。

有个儿子起了坏心,偷了父亲的瑜伽密乘术,非要搞清楚此中隐秘,隐约记得父亲在自己幼时提起的天竺国,便冒险出海,果然来到了渤泥国。

但父子二人所思截然不同,石飞光只求将事情了结以后,尽快回归中土练功,而他儿子想的,却是将瑜伽密乘的奥秘,彻底弄个明白,一个急着要走,一个生怕驱离。